隨著城市的綠化建設越來越被人重視,綠化苗木作為園林工程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也備受關注,尤其是園林工程項目對大規格苗木和特色品種苗木的需求日益增加。 但是苗木種植行業現狀究竟如何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從全國範圍來看,綠化苗木行業內的競爭主要體現在以同一產銷區域內的企業競爭為主。我國綠化苗木種植業的發展存在區域不平衡,不同省份之間由於起步時間不同產業化發展水平、規模有較大差異,目前,我國形成了綠化苗木種植業的四大主要產銷中心,分別為:一是以浙江、江蘇為主要生產區域,其主要市場為長江三角洲地區;二是以河南、山東為主要生產區域,其主要市場為北京、天津地區;三是以廣東、福建為主要生產區域,其主要市場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四是以四川、江西、雲南為主要生產區域,其主要市場為西南地區。
苗木作為具有宏觀需求的生態產品,其生態低碳功能和觀賞美化作用不可替代,且涉及到40多個相關行業,影響到上千萬人,尤其是農民的就業(僅花木產業直接從業人員就達500多萬人,間接從業人員達數千萬),苗木木產銷直接經濟數據超千億元,間接經濟數據(全產業鏈及其相關產業)上萬億元。
但是,苗木種植也面臨著許多問題,據林業部門信息,目前全國苗木存圃量約600億株,但年使用量包括造林苗只能用250億至300億株,存量遠超需求與銷售能力,產能過剩的嚴重程度可見一斑。從產品分析,一些傳統品種由於高度同質化,存量巨大,出現了價格大跌和滯銷,成為苗木生產者的棘手問題。
受宏觀經濟下行和土地政策收縮影響,園林苗木兩大主要市場——市政和房地產萎縮,園林工程施工量銳減。花木嚴重滯銷,價格一路下滑甚至有跌破成本價。但同時有相當的項目找不到適用的苗木,尤其是優質高端苗木,形成「買難賣難」的怪圈。
花木產銷周期長、流動性和變現能力不足,花木生產資金來源大多為間接融資,「融資難、融資貴」常態化,一方面市場需求低迷、銷售減少、價格下降,一方面要素成本不斷上升,在雙重擠壓下,許多花木生產者尤其是規模化苗圃經營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甚至面臨資金鍊斷裂的風險。
2017-2022年中國苗木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示,綠化苗木作為城市自然景觀的基本要素,對城市的市容市貌和微氣候調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的通知》中指出「全國城市規劃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5%,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0平方米。」要實現上述目標,全國城市公共綠地平均每年需增加約2萬公頃。以上便是苗木種植行業現狀了。
更多苗木種植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苗木種植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