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每月僅往農村運送的農資農具就近200萬件,消費品正品下鄉讓偏遠地區告別了山寨貨。農業運輸包括農產品從供應地向接受地的實體流動中,涉及的生產、收購、運輸、儲存、加工、包裝、配送、分銷、信息處理、市場反饋等眾多環節。以下對農業運輸行業政策分析。
農業運輸行業政策分析,我國物流行業起步較晚,對於農業運輸認識存在不足,導致農業運輸在整個農業運輸領域中比重不大。農業運輸行業分析指出,2017年我國農業運輸總額達到4萬億元,而同期社會物流總額達到252.8萬億元,占比僅有1.58%,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2011-2017年我國農業運輸額在社會物流總額比重(單位:%)
農業運輸、農村物流、農產品物流三個概念中,農業運輸的外延最大,可以包括後兩者,也可以把「三農」領域的物流統稱為農業物流。它分為生產、供應、銷售等類型的物流,建立現代物流具有很廣泛的現實意義。同時發展現代農業物流一定要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戰略。現從三大標準來分析農業運輸行業政策。
農業農村部日前發布《關於施行漁船進出漁港報告制度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通告》要求,漁船進出港報告通過進出漁港報告系統進行。報告制度將自2019年8月1日施行。農業運輸行業政策分析,進出我國漁港的大中型(船長12米及以上)海洋漁業船舶,進行漁船進出港報告應通過進出漁港報告系統進行,2019年3月1日起可在中國漁政管理指揮系統平台下載系統軟體並試運行。
農業運輸行業政策分析,近日,商務部、教育部、交通運輸部、衛生健康委、國管局、國家郵政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務院扶貧辦、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等10部門聯合印發《多渠道拓寬貧困地區農產品營銷渠道實施方案》,動員引導社會各方力量加強農產品產銷對接,推動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係,促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貧困地區農產品營銷渠道不斷拓寬,農產品產銷對接更加緊密、穩定,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和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逐步完善,對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得到增強,服務脫貧攻堅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
農業農村部日前組織制定了《2019年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農業運輸行業政策分析,《計劃》明確了免疫病種、免疫要求、免疫動物種類和區域。其中,免疫病種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芻獸疫、布魯氏菌病、包蟲病。要求對上述五種病種,群體免疫密度應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應免畜禽免疫密度應達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小反芻獸疫免疫抗體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還確定了疫苗種類、免疫主體和職責分工。
農業運輸行業政策分析,運輸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但仍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農業運輸高質量發展是推進物流業發展方式轉變、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實現物流業自身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也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更多農業運輸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業運輸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