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資企業加緊布局中國模具市場
「十一五」期間,中國模具市場份額達1200億元。「十二五」期間,中國模具市場份額將達到1750億元。
外資企業因為核心技術不願外流,一般不選擇合資。外資企業進入一般有兩種模式:一是與其配套的企業(即客戶)一起進入,其特點是專業為單一客戶服務,模具品種同樣單一;二是自己進入中國。外資模具公司投資中國,其目的是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便宜的鋼材,賺取更多利潤。外資企業中,模具車間是「秘方車間」,外人是不能隨便靠近的。在中國設廠,外資既有資金,又有自主技術,並不需要和中國企業合資。他們只是為了降低人工成本。而且,他們把設計依然放在國外,通過網絡傳到其他在中國的企業。
近年來,國際模具製造巨頭看到日益發展的中國模具市場,紛紛進入到中國模具市場,在中國投資設廠的新一輪擴張正如火如荼。德國海拉吉林落戶;日本豐田模具天津設廠;芬蘭貝爾羅斯公司投資興建的深圳模具製造廠不久前正式投產,專為電信、保健、電子、汽車等行業提供高檔模具產品。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不僅將資金帶到中國市場,而且帶來了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工廠管理。
二、內資企業加快自主創新、結構調整
目前,我國模具企業規模僅次於日本和美國,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共有生產模具的廠點約2萬多家,模具生產廠點中多數是自產自配的工模具車間(分廠),專業模具廠也大多數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組織形式。大多集中在中低檔領域,技術水平和附加值偏低,部份精密、複雜衝壓模具和塑料模具、轎車覆蓋件模具、電子接插件等電子產品模具仍然依靠進口,模具產品的進出口逆差超過10多億美元。國內自配率不足80%,其中中低檔模具供過於求,中高檔模具自配率不足60%。國外模具企業大多是「小而專」、「小而精」;我國模具自產自配比例高到50%以上,而國外70%以上是商品模具。國內模具總量中屬大型、精密、複雜、長壽命模具的比例只有30%左右,國外在50%以上。
三、民營模具企業強勢崛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