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維修設備行業也有一個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國很多汽保汽車的技術都是參考國外企業或經過改良,從而變成自己的產品。加之現如今網際網路的發展,汽車維修設備行業又該何去何從呢?詳情,請見下文2016年我國汽車維修設備行業在網際網路的影響下的現狀分析:
過幾天北京的汽保設備展開幕,我會代表有壹手在幾個論壇上發言,最近我一直在各種論壇上說,汽車後市場行業未來是「錢賤人貴」的時代,需要提高維修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否則車主不答應,但最近和朋友討論智能維修設備的事情讓我茅塞頓開——其實未來肯定是類似生產線的機器人維修時代,工時也可以很便宜甚至免費的。所以,那些總是抱怨工時太便宜的汽車後市場老師們可以琢磨下,有哪些事情是機器人短期內做不了的,凡是機器人可以做的事情,有錢的各位,千萬別再亂投資了:
關於維修機器人,我最喜歡的一個是《星球大戰》里的R2D2,類似它那樣的機器人修車是肯定不在話下的。有空的時候,我喜歡玩樂高機器人,用Labview圖形化編程工具給樂高機器人NX3編程,也可以完成類似倒車雷達等智能控制,以當前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實現多數車輛維修的自動化並非不可能,類似機濾更換、機油加注、輪胎更換等等標準服務,只要數據積累完成,機器人完全可以取代人類。
雖然大夥都喜歡討論汽車後市場的規模,但說實話,沒幾個參與討論的小夥伴修過車,無論中國還是美國,從事汽車維修的,在中國是外地人,在美國是墨西哥人或者中國人。可見修車這個事情即使中國「發達」如美國,頂多只能僱傭非洲非法移民來做。要從根本上解決這類問題,還得靠技術進步。今天我們大談汽車網際網路,大談網際網路+汽車後市場,只是試圖解決維修企業的顧客來源問題,除了有壹手,絕大多數網際網路+後市場項目並沒有觸及到更深層次的效率提高、成本控制問題。
如果我們稍微了解下當前的汽車維修設備,我們會發現今天的各種維修設備技術進步相當緩慢,比如當前比較熱門的上門洗車,雖然有小夥伴開發了微水洗車技術,但歸根結底還是要人來洗車,很多年來,自動洗車機在技術完善方面還是沒有突破,在歐美日可以洗完簡單吹乾,但在中國這種簡單吹乾的服務標準就無法滿足顧客所需。能否讓機器人模仿洗車工完成各種現場下的清洗、擦乾動作,這個從技術上看沒有問題,關鍵是成本控制。再比如上門保養,一旦開發專用機器人,換油可以用機器人手臂直接伸到車底完成換油操作,無需舉升。至於機濾的拆裝,完全可以根據不同車型由機器人自動完成。還有大家認為比較費勁的輪胎更換和動平衡問題,機器人在拆胎方面顯然比人工的效率高,而且類似動平衡等問題,完全可以用機器人從容實現。
當前車輛的傳感器越來越多,故障診斷的智能化已經並不遙遠,一旦汽車電子病例實現統一匯總,那麼車輛故障案例就有了資料庫積累,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完全可以讓機器人取代人工來做出診斷。雖然判斷人類的疾病短期內不可能讓機器來做,但判斷車輛故障的後果並沒有那麼大,人類只需要覆核結果,這遠比讓人類來檢查和判斷故障容易得多。
朱偉華認為:實現了操作的機器人化並不意味著整個維修的智能化,隨著更多電動車上路,未來的車輛保養項目會更少,間隔里程會更長,遠程診斷會更常見,這種情況下,由機器人來完成這類診斷和修復更合理。但前提是這類診斷設備必須聯網,車輛本身也需要聯網,一個不斷升級的診斷資料庫才更有價值。同樣,只有維修機器人具備聯網資料庫升級才有可能主動訂貨、及時更新維修方案庫,主動接受來自整車製造商的召回維修指令等。這意味著今天我們所推動的汽車後市場網際網路化為下一步汽車維修機器人的誕生做好了基礎設施準備。當前車輛裝配完全可以實現無人操作,從這個角度看,汽車維修的無人化也並非科幻情節,期待更多技術宅投入到汽車維修智能化或者機器人化的創新大潮重!
很多小夥伴在說汽車後市場的未來,其實未來已來,關於汽車維修機器人,我相信這次汽保設備展上仍然是各種拆胎機、舉升機、診斷盒子、化學品的天下,工業4.0概念的機器人技術仍然停留在試驗室階段,但我認為在資本推動下,汽車維修機器人會很快進入市場,那些本地人不願意幹的事情,何不讓機器人來做?這是否意味著更多人會失業?也許,但我們不能因為擔心馬車的車夫會失業而阻止汽車上路,希望這屆汽保設備展能看到汽保設備的工業4.0樣板!
更多汽車維修設備行業最新相關資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汽車維修設備市場深度分析報告》。
更多汽車維修設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汽車維修設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