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紡產品主要應用於針織品,與商業流通及終端需求密切相關,我國色紡紗整體產量約700萬錠,約占紗線總產量的5,市場份額僅有5%左右,以下是色紡紗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
2010年以來,我國色紡紗行業產量持續增長,2019年,行業總產量達到291萬噸,同比增長9.2%。在國際市場中,色紡紗製品十分流行,國內市場需求也在不斷擴大,呈現逐年上升發展趨勢,2019年,我國色紡紗市場需求量為197萬噸,同比增長10.0%。色紡紗行業分析指出,我國色紡紗市場規模持續穩定增長。
色紡紗行業政策及環境指出,色紡紗打破了行業邊界,實現了棉、麻、毛、絲、化纖等多種原料的自由混紡。色紡紗符合現代衣著的發展趨勢和低碳製造的時代要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自然色的追求,色紡紗在紡織面料中的應用比例會逐漸提高。
2019年1-12月份,我國紡織服裝累計出口1240.53億美元,同比增長 0.6%,恢復正增長;其中紡織品累計出口 531.2 億美元,同比增長 2.2%,上年同期同比下降1.7%;服裝累計出口709.33 億美元,同比下降0.5%,降幅同比收窄4.9個百分點。出口增速持續回升主要原因在於外需回暖。
企業按照產品檔次、市場定位不同大致可劃分為三類,各自所處的市場相對獨立。第一類企業在領域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引領著色紡企業產品升級和技術創新,以生產純棉色紡紗為主,如百隆東方、華孚時尚;第二類企業以生產化纖色紡紗為主,產品以中檔為主;第三類企業以生產差異化產品為主,企業規模較小,大多數將產能融於生產坯紗的生產線中。
除義大利等少數歐洲國家擁有少量產能外,全球絕大部分的色紡紗產能都集中在中國。色紡紗行業政策及環境指出,2019年全國色紡紗年產量約700 萬錠,其中,中高端色紡紗總產能為420萬錠。百隆東方和華孚時尚分別擁有產能125錠和167萬錠,占中高端色紡紗市場份額的29.76%和39.76%,占整個色紡紗市場份額的17.86%和23.86%。
我國目前的人均纖維消費量已以1978年的2.8公斤增長到2019年的15.6公斤,但相對於已開發國家30-40公斤的人均纖維消費還有較大的差距,良好的經濟背景,給我國內需市場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潛力。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7810億元,同比增長11.5%。我國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1.6%,高於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0.1個百分點。預計未來我國紡織製品需求增長率每年保持在20%以上,以上便是色紡紗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色紡紗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色紡紗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