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水利工程行業分析報告 >> 2022年水利工程行業投資分析

2022年水利工程行業投資分析

2022-12-16 14:05:09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水利工程投資進入新一輪增長,我國加快各項水利工程項目落地。當前我國水利工程建設投資回報周期長但穩定,大多重大水利工程都是由政府主導,風險很小。財政部將抓緊下撥相關資金,支持地方加快推進水利工程項目建設,更好發揮水利工程建設惠民生、促投資、穩增長的重要作用。以下對2022年水利工程行業投資分析。

  近一年總體上全國水利工程監理招標採購市場招標採購項目數量快速增長,中標金額快速增長,平均項目規模明顯下降。2019-2024年水利工程行業市場價格專題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專項調研評估報告指出,2022年1-7月全國工程技術與設計服務招標採購主要集中於廣東、浙江等地,且雲南地區相較去年有較大市場擴增,存在較大市場發展空間。主要地區項目金額分布如下圖:

2022年水利工程行業投資分析

  水利領域工程的公益屬性較強,雖然國家大力支持水利投資建設,但缺乏資金建設是不爭的事實。為此,國家出台多項政策鼓勵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不斷健全多元化水利投融資機制,專項債、PPP、REITs以及政策性金融等成為重要資金籌措模式。現從四大投資特點來了解2022年水利工程行業投資分析。

  1、政府投資是主要資金來源

  政府投資是水利建設的主要來源,2020年用於水利建設的債券投資額 大幅增加。2020年全社會共落實水利建設投資計劃8181.70億元,較上年增加21.90%。從投資來源看,中央政府投資1786.90億元,較上年增加 2.04%;地方政府投資4847.80元,較上年增加38.99%;國內貸款614.00億元,較上年減少3.50%;利用外資10.70億元,較上年增加87.72%;企業和私人投資690.40億元,較上年增加17.41%; 債券87.20億元,較上年增加772.00%。

  2、水資源工程為重點投資方向

  水利工程市場按投資用途看,水資源工程、防洪工程、水土保持及生態建設是水利建 設的主要投資方向。2020年占比前三的投資方向與2019年保持一致,為水資源工程、防洪工程、水土保持及生態建設,分別是37.61%、34.25%、14.92%。其中,水資源工程投資規模較上年增加628.40億元,防洪工程較上年增加512.00億元,水土保持及生態建設較上年增加307.50億元。

  3、以地方、小型和新建項目為主

  水利建設投資以地方、小型和新建項目為主。2020年全年完成投資8181.60億元,較2019年增加1469.90億元。按項目層級看,中央項目投資完成占比0.59%,地方項目完成投資占比99.41%。按項目規模看,大中型項目完成投資占比19.99%,小型及其他項目完成投資占比80.01%。按項目性質看,新建工程完成投資占比73.45%,擴建、改建等項目完成投資占比26.55%。

  4、水利建設仍存在資金缺口

  雖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水利建設各方面積極投入資金,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目前仍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部 分重大水利項目較少得到中央投資,主要靠地方融資或企業投資建設。例如引洮二期靜寧城鄉供水配套工程和涇川劉李河水庫資金等項目資金 缺口曾高達22億元,嚴重製約工程建設。二是部分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和公共服務領域原始積累較少,財政壓力較大,如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農村生活污水項目。三是資金投入保障機制不完善。如隨著農業稅的取消,部分農田水利項目建設失去資金來源,同時由於缺乏良性投資機制,資金缺口逐步加大。

      水利工程持續完善投資布局,我國水利工程加快項目審批。當下,水利工程作為政府投資的優先方向,各地要充分發揮專項債券對擴大水利有效投資的重要作用。得益於多重政策利好加持,2021年我國水利工作在基礎設施建設、水利工程運行管護、水資源節約和管理力度、水生態保護治理、水利工程行業發展能力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

  以上就是2022年水利工程行業投資分析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