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碼是屬於自動識別產業下的細分領域。近年來,全球及中國新興市場的崛起,條碼逐漸成為了現代社會最常見的信息管理手段之一。2018年我國手持式條碼掃描器達5.84億元。以下是條碼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
條碼識別技術是集條碼理論、光電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電子機械技術於一體的綜合性技術。條碼行業分析,條碼具有製作簡單、信息收集速度快、準確率高、信息量大、成本低和識讀設備方便易用等優點,現跟隨筆者了解條碼行業政策及環境。
行業政策
非銀行支付機構(以下簡稱支付機構)向客戶提供基於條碼技術的付款服務的,應當取得網絡支付業務許可;支付機構為實體特約商戶和網絡特約商戶提供條碼支付收單服務的,應當分別取得銀行卡收單業務許可和網絡支付業務許可。
銀行業金融機構(以下簡稱銀行)、支付機構開展條碼支付業務涉及跨行交易時,應當通過人民銀行跨行清算系統或者具備合法資質的清算機構處理。自本通知發布之日起,銀行、支付機構不得新增不同法人機構間直連處理條碼支付業務;存量業務應按照人民銀行有關規定加快遷移到合法清算機構處理。
環境分析
我國條碼行業約有二十多年的發展歷史,最初主要應用於零售業和倉儲物流,隨著條碼領域相關的載體技術、採集設備製造技術、軟體服務系統技術、配套技術的引進及快速發展,我國的條碼技術不斷進步,產品市場也不斷壯大起來。
2017年,隨著二維碼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領域的拓展,影像掃描技術開始逐步實現對雷射掃描技術的替代,信息識讀設備目前已成為商品零售、物流倉儲、產品溯源、工業製造、醫療健康、電子商務和交通系統等信息化系統建設中必不可少的基礎設備,因而對條碼識別設備的市場需求也與日俱增。
2018年,我國手持式條碼掃描器、固定式POS掃描器、固定式工業類掃描器銷售規模分別將達到5.84億元、1.51元、2.92億元;複合增長率分別為4%、3%、7%。條碼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預計到2019年全球手持式條碼掃描器、固定式POS掃描器、固定式工業類掃描器銷售規模分別將達到11.64億美元、3.6億美元、4.98億美元。
目前,我國已在不同行業建立了相對應的標準化體系,制定了國家標準,並通過各種政策法規推動其實施,但這些標準的推廣及應用尚需要時間,並且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終端用戶中普及速度參差不齊,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下游領域對條碼市場需求的釋放速度。以上便是條碼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條碼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條碼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