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總署統計,2014年上半年我國通用機械進出口貿易額為120.6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0.64%。其中進口金額24.24億美元,比上年下降0.24%;出口金額96.4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 0.87%,貿易順差72.18億美元,同比擴大8905萬美元。由以上數據不難看出,下半年通用機械行業出口大幅增長的壓力較大,需要企業進一步加大技術、品牌及服務建設的推進力度。
中高端技術品受青睞 技術實力提升在即
中國主要通用機械產品由於性能價格比的優勢,具有較大的出口潛力。「一般貿易」占據主導的貿易形式的,使我國機械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技術含量不高,曾以低價格湧入部分市場,對當地傳統產業造成了衝擊,這樣就引起一些國家利用增加認證要求,提高技術堡壘,調節關稅等手段限制我國產品的進口。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發布的「十一五」中國通用機械產業發展回顧及「十二五」投資策略諮詢研究分析近年來,中國通用機械企業跨國併購不斷,對CIF、HSW、普茨邁斯特、施耐英等一系列外企的成功併購,使中國通用機械企業藉助高位嫁接,大大縮短了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的距離,逐步攻略國外中高端市場。
然而,我國傳統技術含量較低的產品仍然占大了大部份,「價格低廉、故障率高」的標籤依然未能摘除。隨著源料及用人成本的提高,加上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對中低端技術產品優勢大大降低,出口受到很大限制。
同質化低端產品出口額的下滑,國外客戶對中高端技術產品的青睞及其高利潤的特性,使加大技術研發、通過併購等手段提升技術實力,走中高端路線打造高性能產品成為中國企業出口重要發展路線。
國際化倒逼著中國的通用機械企業必須擺脫低水平「中國製造」的枷鎖,加大對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事實上,已經有不少企業開始行動,如瓦軸調整結構向高端發展,配套國際化水準獲得認可;玉柴聯合馬石油集團,積極開啟國際化道路;上海弗列加濾清器有限公司鞏固行業龍頭地位,打造國際化標杆工廠。當然新道路的開闢更少不了一些大腕兒們的加盟,如三一重工倡導打造以信息化領航國際化,中聯重科的國際化發展之路也有其規範的「五原則」。國際化道路想要走得更加長遠,還得看「中國創造」的爆發力。
品牌與服務 出口規模效益的基石
總結近十年通用機械行業的特點,由最早的央企帶出去,到通過各種展會外商到中國找產品和廠家,到企業走出去推銷和找當地代理商,直到近今年有實力的真正走出去建立自己的直銷機構進行本地化銷售,對比國際知名通用機械廠家的全球布局的步驟,中國企業顯然走的太急,不夠穩健,始終沒有解決好產品售後服務的問題。
相對卡特彼勒,小松等國際通用機械製造商,我國在國際市場最缺乏的是對品牌有忠誠度的客戶群體,我國通用機械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在行業里湧現出了徐工、中聯、三一、山推、柳工等一些知名品牌,但其產品在國外客戶的眼裡統一都是「中國製造」,價格低廉,故障率高是他們對產品的總體印象。近年來,雖然各個廠家的產品在部分區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相對卡特彼勒,特勒克斯等品牌在一些專業客戶的忠誠度培養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近兩年,由於市場下滑成本升高,通用機械行業進入了調整期。但困難和問題是暫時的,作為強周期性行業,通用機械市場發展長期持續向好的基本面並沒有改變。行業已經止住了前兩年下滑的態勢,實現了平穩發展,正在向「製造強國」挺進中,其發展動力已由靠產品產量增長支撐朝著依靠產品升級和創新服務驅動的方向轉變。
未來,伴隨著國家區域結構、產業結構、城鄉結構的調整優化,在公路、高鐵、城軌、地鐵等基礎設施建設,海洋和新型油氣等資源開發,水利和農業現代化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節能減排的實施,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等各相關領域對通用機械必將提供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提出更高的技術質量要求,也是我們各通用機械企業的創新目標和產業方向。
更多通用機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通用機械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