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2010-2018年,全球衛星應用產業保持逐年增長,2012年全球衛星應用產業收入突破2000億美元,同比增長18.19%,增長速度自2012年開始逐年下降。截止至2018年全球航天產業規模達3600億美元,我國衛星應用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目前,全球衛星應用產業仍以衛星服務業作為整個行業的主要驅動力,2018年衛星服務業收入1265億美元,占整體規模的45.6%;其次是地面設備製造業,收入達到1252億美元,占45.13%;而衛星製造業和發射服務業作為航天產業基礎的核心,收入分別為195億美元和62億美元。
2018年全球在軌業務運行的衛星數量達到2100顆。2018年,全球發射衛星總量超過300顆,達到314顆,其中遙感衛星占總數的39%,商業通信衛星占22%;排名第三的是技術試驗衛星,占比為18%;導航衛星占比8%;軍事偵查衛星占比6%;科學和軍用/民用衛星均占4%。
衛星應用產業包括衛星製造業、衛星發射服務業、地面設備製造業和衛星運營服務業。在這四個環節中,衛星製造、衛星發射服務和地面設備製造都是源於軍用,逐步進入民用,是服務於軍、民兩個市場的軍民結合型行業;而衛星運營是衛星產業軍轉民過程中應運而生的,衛星應用行業發展前景伴隨著民用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而迅速發展壯大。
由於衛星應用涉及眾多不同的領域,而各個領域在應用方面又有著較大的區別,如:衛星通信、衛星導航等,產業鏈較為複雜。衛星應用產業上游主要涉及衛星的製造、衛星的發射、衛星地面設備與網絡的建設;中游衛星應用及運營涵蓋面較廣,包括消費服務(指衛星電視、衛星音頻廣播和衛星寬帶等業務)、衛星固定服務、衛星移動服務、遙感業務和航天飛行管理服務;下游為衛星具體應用領域。
當前,我國正加速推進移動物聯網建設。在此過程中,北斗作為時間和空間信息感知採集的關鍵技術,已在智能交通、物流跟蹤、智慧市政等應用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5G時代的到來,也進一步促進北斗增值服務的應用普及和多樣化發展。在我國北斗系統定位精度不斷提升的趨勢下,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在國家規劃引導下,預計到2020年,北斗應用在交通運輸、精準農業、城市綜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設等主要細分市場的規模有望超過2萬億元,衛星應用行業發展前景可期。
更多衛星應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衛星應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