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無線充電是一種通過非接觸式電力傳輸技術,實現電子設備或設備組件無需物理連接即可充電的技術。無線充電的便捷性受到很多消費者的喜愛。以下是2025年無線充電行業分析。
2016年全球無線充電市場規模為9.48億美元,2022年達到15.64億美元,2023年市場規模為19.49億美元,2016~2023年期間年複合增長率為24.6%。2024年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市場達到221.7億美元,《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無線充電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預測認為將保持在較低水平但出貨量將大幅增加。而到2030年,全球無線充電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290.2億美元。
無線充電技術主要基於電磁感應、磁共振、無線電波和電場耦合等原理實現電力的非接觸式傳輸。國內企業引領了無線充電技術的快速更新疊代,提升了無線充電設備的輸出功率,形成了在某些應用場景上可以替代有線充電的競爭優勢。例如,在消費電子領域,國內企業通過突破關鍵技術,推動無線充電功率從5W躍升至50W。
無線充電行業分析從無線充電競爭者區域分布來看,我國無線充電行業代表性企業主要分布在廣東省,包括奧海科技、欣旺達、信維通信、立訊精密和順絡電子等。除此之外,北京、江蘇、浙江、湖北和湖南等地也有代表企業分布。當前我國無線充電行業競爭較為分散,模組製造和無線充電器製造環節技術壁壘較低,市場參與者眾多,目前尚未有企業形成壟斷,市場集中度處於較低水平。
生產和進口無線充電設備的企業以及相關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推進行業誠信體系建設,鼓勵通過自願性認證等方式保障無線充電設備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生產、進口無線充電設備的企業應當在無線充電設備的顯著位置標註或者採用電子形式顯示無線充電設備的專用標識,確因設備尺寸過小等原因無法標註或者顯示專用標識的,應當在設備的獨立外包裝或者使用說明中標註。專用標識有關要求另行制定。
由無線充電聯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WPC)發布的Qi標準,成為目前最為廣泛應用的無線充電標準之一。Qi標準採用的是電磁感應技術,工作頻率為110–205 kHz。該標準不僅適用於智慧型手機,還涵蓋了耳機、智能手錶、電動牙刷等設備。Qi標準的關鍵優勢在於其廣泛的設備兼容性和高效的充電性能。根據該標準,充電器和設備之間無需物理連接,只需要對齊發射端和接收端,便能實現高效充電。PMA(Power Matters Alliance)是另一個無線充電標準,雖然它沒有像Qi標準那樣廣泛應用,但它在電動汽車無線充電領域有所涉及。PMA標準採用的是電磁感應技術,並且與Qi標準在很多方面相似。
無線充電的功率傳輸效率是衡量其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標準通常會規定不同功率的充電設備之間的傳輸效率要求。不同的無線充電標準對於充電距離和設備對齊的要求有所不同。大多數標準要求充電發射端和接收端在充電過程中保持相對對齊。對於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等應用,A4WP等標準可能支持更遠的充電距離。標準規定了不同設備和發射器之間的最大充電距離,通常在幾厘米到幾十厘米之間。
總體看來,無線充電技術的行業標準是確保技術應用的基礎,它涉及功率傳輸、安全性、兼容性等多個方面。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無線充電行業標準有望實現更高效率、更遠距離的充電體驗。為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相關標準的持續完善和創新是至關重要的。
更多無線充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無線充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