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心腦血管藥物市場規模僅次於抗感染藥物,位居第2位,其市場規模超過全國藥品銷售總額的17%。心腦血管中成藥為患者廣泛接受,成為國內常用的臨床藥物,市場發展迅速。以下對心腦血管藥行業政策分析。
心腦血管藥行業政策分析,心腦血管藥按劑型種類分主要有口服劑型、注射劑型兩類。口服劑型中成藥主要針對病情較輕的心腦血管疾病,以預防、緩解治療為主,該品種的銷售額由2009年的197.30億元上升至2015 年的510.84億元,心腦血管藥行業分析指出,近七年的複合增長率為17.18%;注射劑型中成藥在該市場占主導地位,2018年,心血管系統用藥受理多的為仿製藥,共有89個受理號,比2017年的30個增長了196.67%。
伴隨著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死亡率逐年增高,中成藥在心腦血管疾病藥物領域漸成氣候。心腦血管疾病是全球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缺乏彈性,其患病率會出現明顯的上升。目前我國心腦血管中成藥市場上的優勢產品包括廣西梧州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血栓通注射液、山東步長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的丹紅注射液、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的丹參多酚鹽酸注射液、天津天士力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的複方丹參滴丸等。現從五大注意事項來分析心腦血管藥行業政策。
1、 體位性低血壓:心腦血管藥行業政策分析,β受體阻滯劑降低交感神經張力減少心輸出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並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具有良好的降血壓作用,為一線的降血壓藥物。因此,體位性低血壓也比較常見,尤其在老年患者、劑量比較大時,為避免其發生,應囑患者在體位變化時動作應緩慢,必要時減少用藥劑量。
2、 支氣管痙攣:為藥物對β2受體阻滯作用所致。心腦血管藥行業政策分析,一般來說禁用於患支氣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而對於一些肺部疾病較輕,而同時具有β受體阻滯劑治療強烈適應症(如慢性左心室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時,可以考慮小劑量試用對β1受體選擇性較高的藥物如比索洛爾,用藥後應密切觀察患者症狀,如無不適,可以進行長期用藥。必須提出的是,這種對β1受體的相對高選擇性是相對的,在使用劑量較大時,仍然可以表現出對β2受體的阻斷作用。
3、 加重外周循環性疾病:心腦血管藥行業政策分析,為藥物對β2受體阻滯,導致外周血管收縮,在原來患有閉塞性外周血管病的患者,可以使肢端蒼白、疼痛、間歇性跛行症狀加重。因此對這類患者,也禁用或慎用(見2、支氣管痙攣)β受體阻滯劑。
4、 心動過緩、傳導阻滯:為藥物對β1受體的阻斷,對心臟的負性頻率和負性傳導作用所致。心腦血管藥行業政策分析,對於β受體阻滯劑引起的心動過緩,以往整個醫界過于敏感。實際上近年來認為,β受體阻滯劑引起心動過緩是藥物發揮作用的表現形式,應根據心室率的下降來決定β受體阻滯劑的用藥劑量。用藥後患者在白天清醒安靜時心室率維持在50~60次/分是臨床上理想的治療目標。在患者心率較慢時,必要時可以進行Holter檢查,如果不存在RR長間歇(指大於2秒的長間歇)且心室率在7萬次/24小時以上,可以考慮繼續原劑量維持用藥;如果用藥後出現明顯的竇房阻滯或竇性停搏,應考慮停用或減量β受體阻滯劑。使用β受體阻滯劑後如出現II度或II度以上的房室傳導阻滯,應停用或減量β受體阻滯劑。
5、 心力衰竭加重:β受體阻滯劑已經成為心力衰竭標準用藥。心腦血管藥行業政策分析,在國內外的治療指南中,明確提出,對所有沒有β受體阻滯劑應用禁忌症、心功能II、III級的心力衰竭患者,應常規使用β受體阻滯劑。但β受體阻滯劑具有潛在的加重心力衰竭症狀的作用,主要是由於藥物的負性肌力作用對心肌收縮力抑制,使心輸出量進一步下降,腎血流量下降導致水鈉瀦留加重所致。主要表現在開始使用β受體阻滯劑後的1~2月之內,這是導致β受體阻滯劑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人們對在心力衰竭使用β受體阻滯劑的主要擔憂所在。
心腦血管藥行業政策分析,老年人口數量的上升,對心腦血管用藥需求將持續增長。此外,菸草使用、酒精過量使用、不健康飲食和肥胖、缺乏運動等因素也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受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我國中青年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也在增加,對心腦血管用藥的需求不斷增長。總的來看,心腦血管用藥市場潛力巨大。
更多心腦血管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心腦血管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