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粘膠短纖是紡織行業的重要原料,隨著工藝的不斷提升粘膠短纖的出於棉而優於棉特點更加明顯目前比較廣泛的應用在高檔服飾。以下是2022年粘膠短纖行業定義及分類。
粘膠短纖別稱人造棉,吸濕性好,手感柔軟。棉短絨、木漿和甘蔗渣是生產粘膠纖維的主要原料,其資源豐富,製造成本低。粘膠纖維的干強度比棉低,其濕強只有干強的66%左右,彈性回復能力差,不耐磨,不耐曬,耐鹼而不耐酸;但粘纖吸濕性好,易於染色,織物穿著舒適。2021年中國粘膠短纖產量約403.1萬噸,表觀需求量為395.6萬噸。
粘膠短纖行業定義及分類提到粘膠纖維可分為普通粘膠纖維、高濕模量粘膠纖維、強力粘膠纖維和改性粘膠纖維。強力型粘膠纖維中,干態強度超過30.0cN/tex的長絲稱強力絲;超過38.0cN/tex的稱超強力絲;超過44.1cN/tex的稱二超強力絲;超過48.5cN/tex的稱三超強力絲;超過53.0cN/tex的稱四超強力絲。高性能粘膠纖維中,在濕態下彈性模量較高的纖維,稱波里諾西克纖維。
粘膠短纖行業定義及分類指出粘膠纖維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同時也形成三代產品。粘膠纖維是人造纖維的一種,主要原料是化學漿粕,包括棉漿粕和木漿粕兩種。它是以天然纖維為原料,經鹼化、老化、磺化等工序製成可溶性纖維素黃原酸酯,再溶於稀鹼液製成粘膠,經濕法紡絲而製成。
粘膠短纖行業定義及分類顯示第一代為普通粘膠纖維,以粘膠短纖為主,於20世紀初出現為解決棉花短缺的問題;第二代為高濕模量粘膠纖維,於20世紀50年代實現工業化生產,代表性產品為莫代爾纖維;第三代為以萊賽爾纖維為代表的溶劑法粘膠纖維。莫代爾纖維和萊賽爾纖維與粘膠短纖構成替代關係。
2021年中國粘膠短纖產能的全球占比為73%,未來產能或逐步向東南亞轉移。我國是粘膠短纖第一生產大國,21年產能占比達到73%,印尼是全球第二大生產國,產能占比13%。2021年我國從印度尼西亞、印度、泰國進口粘膠短纖量增速較快,東南亞國家本土粘膠短纖生產線持續擴張,粘膠短纖產能未來或將逐步向東南亞國家轉移。
綜上看來我國粘膠短纖產能很大占據了全球一半多的市場份額,不過近幾年我國粘膠短纖行業景氣呈現下行的趨勢產能增速逐漸減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