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自動化是在生產過程中依靠機械設備或者不需要人力進行參與的情況下,可按照既定的目標完成控制、操作等處理的統稱。自動化本身已經是紅海,然而,人工智慧技術、移動互聯技術、物聯網技術使得自動化與之融合後為傳統的製造業、流程工業等賦予了新的能力,這些能力帶來了產業的升級、優化的空間,也賦予了消費者更多的選擇和更高品質的生活。以下對自動化技術發展前景分析。
2017-2022年中國自動化設備及儀器儀表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明,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代化工業的不斷發展使電氣自動化技術方面的人才市場有著相當大的潛力。尤其是廣東地區,自動化生產技術不斷提高,自動化產品不斷普及,智能樓宇和智能家居的應用,智能交通的不斷發展,為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自動化系統內部的橫向連接。通過全集成自動化、集成架構等統一平台將控制、驅動、低壓配電等系統深度集成,在單一的編程環境中為可擴展運動和機器控制提供集成的平台。這種集成可減少需要儲存的備件數量,而控制平台的開放性則可確保與第三方組件輕鬆集成。此外,在每台機器上使用的可視化及信息軟體需實現標準化處理方式。
與下層現場傳感和數據採集層及上層企業管理系統的縱向連接。從機器運行和能源使用到變量處理和材料使用,在生產過程的每個環節中,控制器、傳感器及其它設備均會產生大量數據。來自生產車間的數據在幾年之內就會在數量上超過公司產生的業務數據。即便是現在,也有大量的此類數據正在通過現場的PLC進行分析。當務之急乃是將所有來自各工廠運行系統不斷劇增的數據與來自業務應用的信息相結合,從而打造運營智能,尤其是遠程維護解決方案和基於雲技術的服務,以應對持續增加的圍繞數據分析的服務需求。如遠程狀態監測可以對個別部件的運動進行分析或對整個驅動鏈實施在線連續監測。
基於開放標準和統一協議的通訊網絡。若要充分利用智能化網絡技術的優勢,需要藉助統一網絡基礎設施,來實現工廠內所有設備彼此之間的相互通信。未來,網絡交換設備將得到更廣泛的利用。獨立IP的應用可以使產品和設備具備可識別的獨立身份、便於追蹤、定位和監測。此外,標準通訊可使更多的數字設備融入生產線網絡,如攝像機、RFID讀卡器、數字平板、安全磁卡等,以提高生產管理的精細化。
移動技術和虛擬化。目前在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上訪問生產數據,信息和工廠員工已能夠實現「移動」並隨時隨地訪問應用程式。未來,很多情況下需要使用雲技術處理和存儲來自各地的數據,又要在各地實時地使用這些數據。移動技術讓人變得機動靈活。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與任何相關人事聯繫,可以與全球同事交流分享經驗知識、解決業務問題。不管技術專家身在何處,呼叫中心代表都可以實時向其諮詢問題,而專家本人也可以隨地訪問世界上任意地點的設備服務歷史以及其它裝置的歷史,還能夠核對工廠更新和其它諮詢。例如,很多油井地處分散的偏遠地區,過去,技術人員需要奔波於各個油井之間將數據下載到快閃記憶體卡中,而現在則可以直接從雲端下載數據,通過遠程監視設備和過程。他們可以實時生成報告,而不是按天或者按周。
當前我國環境面臨污染嚴重的問題,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社會的主要發展戰略。智能電網與清潔能源的出現對解決這一問題有著重要作用。當前我國特高壓輸電技術已經得到全面使用,並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得智能電網的發展得到迅速發展。我國通過對能源的調整,並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電氣自動化技術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
更多自動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自動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