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數據中心 >> 行業數據 >> 2015年中央預算中的科學技術支出為2500億元左右

2015年中央預算中的科學技術支出為2500億元左右

2016-02-25 13:23:5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科技部部長萬鋼在24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經過近五年的努力,重大成果和頂尖人才不斷湧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增添經濟發展新動能提供了強大支撐。專家認為,「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將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發展新動能需要加大基礎研究投入,破除創新發展中的制度障礙。

  推動 創新為經濟發展提供支撐

  「從發展方面看,我國科技創新加速突破應用,正在推動新動能不斷成長、化蛹成蝶。科技創新也促進了傳統動能改造提升、鳳凰涅槃。」萬鋼表示,目前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0.9%增加到55.1%。

  他透露,一方面,科技創新支撐產業轉型升級,重大科技項目形成了新產能。包括國產首架大飛機C919成功總裝下線,ARJ支線飛機成功實現商業運營;新一代高速鐵路技術世界領先,高鐵里程占世界總量60%以上,進軍海外市場;第四代先進核能技術高溫氣冷堆商業化示範進展順利;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超過37萬輛,累計保有量達49.7萬輛,居世界第一。

  2016-2021年中國科學技術類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許多戰略高技術貼近民生進入市場,創造了新市場、新消費。據悉,我國北斗導航衛星應用廣泛,已經有200多個不同產品應用於漁船、汽車甚至快遞送貨的自行車上,形成產值已達1000多億元。

  與此同時,全社會科技資源配置方式發生重大變化。目前全社會研發支出預計達到14300億元,其中企業支出超過77%。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設立首批創投子基金,16個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地區增加科技貸款超過1.2萬億元。高新技術企業稅收減免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創新支持政策,其帶動和放大效應正在凸顯。

2015年中央預算中的科學技術支出為2500億元左右

  「與2011年相比,2014年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增加2.5%,帶動納稅額增加15%,促進8萬家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加12%,達到了21萬億元。從這個角度看,調整科技投入的結構,支持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能夠促進新動能增長,產生新的增長點。」萬鋼表示。

  據悉,我國的科技孵化器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方面有很好的基礎。以2014年為例,全國活躍的創業投資機構有1000多家,資本總量超過3500億元;技術交易成交額達8577億元,並且每年以15%的速率增長。

  「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人們創造了很大的機遇,這是一個新的動能,我們要把青年創新創業的激情、潛力激發出來,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條件,使新動能成為新的增長點,讓『網際網路+』為很多新興產業插上翅膀。」萬鋼表示,現在有近500個眾創空間和將近700個企業孵化器、加速器以及產業園區形成了接續有序的創業生態。

  突破 科技計劃引領帶動創新發展

  萬鋼表示,經過近五年的努力,我國重大成果和頂尖人才不斷湧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步入「三跑並存」的歷史新階段,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一般來說,基礎研究、前沿探索是一個國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關鍵。萬鋼說,在新的科技計劃體系當中,有三個重要的部分支持基礎研究。第一加強面上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支持科技工作者的自由探索。第二聚焦重大需求,重點研發計劃對面向未來的量子通訊、生命科學、幹細胞、環境保護等方面基礎研究進行重點支持。第三在「全鏈條一體化」的設計中,重點研發計劃支持經濟社會包括產業領域解決關鍵技術問題時也統籌考慮基礎研究。

  「以電動汽車為例,過去的研發部署重點是『三縱三橫』——電機、電池、電控三個關鍵技術。在新的計劃體系當中,一些基礎研究的科學問題也予以了考慮,延伸到電池、電機的科學問題,還有一些充電基礎設施的問題。」萬鋼解釋稱。

  據了解,雖然我國基礎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傑出人才和重大成果不斷湧現。但是基礎研究的資金投入仍待提升。「2015年中央預算中的科學技術支出為2500億元左右,其中用於基礎研究的大約480億元左右,比例占18.5%,主要是項目經費。最近看到美國新的財政預算,當中基礎研究的比例大概是22%左右,比我們高一些。」萬鋼透露。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陳勁表示,在基礎研究中進一步設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基礎研究項目,並持續提高基礎研究在研究與開發中的投資比例,著力培養基礎科學拔尖創新人才,使得中國在基礎研究和前沿科技方面具有強大的後勁,推動創新範式從基於技術的創新向基於科學的創新轉型,不斷產生原始性、突破性創新,為產業結構調整提供最長遠、最堅實的科技基礎。

  建議 破除創新發展制度障礙

  近年來,除了科技成果取得可喜成績外,我國科技體制改革也有新突破。2014年12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提出要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改革的方案,明確提出要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台,形成「一個平台,三個柱子」,加強科技資源的統籌協調和優化配置。

  為解決制約我國科技計劃引領帶動創新發展的深層次重大問題,上述文件將中央各部門管理的100多個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整合成五大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基金)、基地和人才專項。

  據了解,目前我國部分環節仍存在阻礙科技創新積極性的制度障礙,如現階段我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不高,科研與市場需求結合不緊密,阻礙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障礙仍然存在。

  萬鋼透露,科技部正在制定實施成果轉化法的若干規定,對成果轉移轉化中的盡職免責、離崗創業、成果收益、技術市場和科技服務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使科技成果轉化法落到實處。這一政策即將發布實施,將極大激勵科研成員開展成果轉移轉化的熱情。

更多科學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科學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