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全國21家主流與非主流純輕型客車企業共計生產23766輛車,同比增長-1.39%;銷售27553輛車,同比增長 -13.17%。2016年1-6月,累計生產126545輛車,累比增長-4.67%;累計銷售159100輛車,同比增長-18.7%。這是繼2015年以來的第二個整車和底盤市場銷量持續下滑年,並且下跌趨勢之大為歷年之最。這其中不僅歐系輕客市場銷量下滑較大,日系輕客市場銷量下跌更加嚴重,無論新老品牌除個別車企為正增長率外,絕大多數輕客車企都處於負增長率之中。預期下半年輕客市場也較難有由負轉正的機會。
從下圖可以看 出:主流純輕客品牌自2010年至2016年上半年,五年市場銷量連續上漲,2015年只微跌了不到4個百分點,而2016年以來市場銷量卻狂跌了近20個百分點,其市場大 滑的主要原因一是整體經濟不景氣;二是工信部聯產業【2014】453號文件對日系海獅輕客的打擊與傷害程度較大,大型物流型微型客車和低端經濟級 MPV(包括微客升級版准MPV)對日系海獅輕客的市場競爭擠占得特別嚴重。此外,排放標準的不斷升級對沒有柴油發動機自制能力的整車生產廠家制約是相當大的,這也是造成2015年至2016年以來歐系輕客市場銷量不斷下滑的主要因素。
《2014-2018年中國輕型客車行業市場調查報告》顯示,與此同時,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以來,國家對於專用車的補貼方式有所調整,並提出單位載質量能量消耗量Ekg不高於0.5,其他類純電動專用車噸百公里電耗(按試驗質量)不超過13kWh。許多車型的補貼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對6米長輕客車企的影響較大,因為現有的很多車型不符合國補與地補要求。由於輕客生產企業電動輕客技術水平良莠不齊,裝載電池的質量也差距較大,政策的出台可以倒逼車企輕量化。此外,對電池能量密度的要求是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電池將是大勢所趨。尤其是工信部2016年4月29日發布的關於動力電池規範條件的補充通知更新了檢驗標準,對測試審核要求更高。這是國家對動力電池產業政策趨緊,審核驅嚴的表現。
2016年上半年輕型客車逐月銷量的同比和環比基本上系一位數或二位的負增長,1月、2月、5月和6月連續四個月呈現出兩位數的負增長,這在歷年銷量中也是絕無僅有的現象,由此可見,近兩年來,輕客市場的景氣度實在是不容樂觀。
從以上二張圖表可以看出:純歐系輕客除上汽大通V80和戴姆勒奔馳凌特市場銷量為正增長外,南汽依維柯和江鈴全順輕客市場銷量全為負增長。准歐系輕客江淮星銳和東風御風市場銷量增長率為一負一正,其他准歐系輕客因今年剛上市或 因市場銷量基數太小可忽略不計。從歐系輕客市場份額占比來看,上汽大通V80的超強增長率已經嚴重地搶占了很大一部份南汽依維柯輕客和江鈴全順輕客市場。 與此同時,准歐系輕客江淮星銳、東風御風與北汽福田圖雅諾也在爭奪戰中分到了市場的一杯羹。現階段歐系輕客的市場格局已經完全被巔覆了,下半年將會重組其 歐系輕客的市場格局。
從上下兩張圖表中可以看出:2016年上半年日系海獅輕客與准日系海獅輕客品牌全部呈銷量負增長之態勢,如日系海獅輕客歷年銷量老大的華晨金杯輕客的市場銷量負增長率竟然接近50個百分點,其他品牌的日系海獅輕客市場銷量增長率不是負一位數就是負二位數,市場呈現出一派「紅海」,2016年下半年和明年都難以翻身。
從下一列圖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從2006年至2016年上半年的近11年期間,歐系輕客與日系輕客的市場占比已經發生了大逆轉,目前歐系輕客的市場比重已經 超越了日系輕客,並且還有不斷走強、走大之趨勢。歐系輕客的做大做強主要系其宜商宜乘的多功能性以及符合不斷排放標準達標的與時俱進性,而日系輕客卻與之 有較大的差異和落後性。這也是市場需求與競爭的必然性,優勝劣汰是市場的選擇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更多輕型客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輕型客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