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行業市場分析報告是對港交所行業市場規模、市場競爭、區域市場、市場走勢及吸引範圍等調查資料所進行的分析。它是指通過港交所行業市場調查和供求預測,根據港交所行業產品的市場環境、競爭力和競爭者,分析、判斷港交所行業的產品在限定時間內是否有市場,以及採取怎樣的營銷戰略來實現銷售目標或採用怎樣的投資策略進入港交所市場。
港交所市場分析報告的主要分析要點包括:
1)港交所行業市場供給分析及市場供給預測。包括現在港交所行業市場供給量估計量和預測未來港交所行業市場的供給能力。
2)港交所行業市場需求分析及港交所行業市場需求預測。包括現在港交所行業市場需求量估計和預測港交所行業未來市場容量及產品競爭能力。通常採用調查分析法、統計分析法和相關分析預測法。
3)港交所行業市場需求層次和各類地區市場需求量分析。即根據各市場特點、人口分布、經濟收入、消費習慣、行政區劃、暢銷牌號、生產性消費等,確定不同地區、不同消費者及用戶的需要量以及運輸和銷售費用。
4)港交所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包括市場主要競爭主體分析,各競爭主體在市場上的地位,以及行業採取的主要競爭手段等;
5)估計港交所行業產品生命周期及可銷售時間。即預測市場需要的時間,使生產及分配等活動與市場需要量作最適當的配合。通過市場分析可確定產品的未來需求量、品種及持續時間;產品銷路及競爭能力;產品規格品種變化及更新;產品需求量的地區分布等。
港交所行業市場分析報告可為客戶正確制定營銷策略或投資策略提供信息支持。企業的營銷策略決策或投資策略決策只有建立在紮實的市場分析的基礎上,只有在對影響需求的外部因素和影響購、產、銷的內部因素充分了解和掌握以後,才能減少失誤,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正確性,從而將經營風險降到最低限度。
美銀證券發報告指,隨著中國企業來港上市,2025年預計港交所(00388.HK)將獲更多首次公開募股,集資額有望從2024年的110億美元增至150億美元(折合約1170億港元)。儘管從新上市股份中獲得的直接收入,不到總收入的2%,但大型IPO可以吸引資金流入並改善流動性。美銀維持港交所目標價349港元及買入評級,希望新的IPO能支持其收入和盈利。中國將繼續支持香港市場,這將繼續是2025年的關鍵。香港的市場流通速度通常為70-80%,由於2024年第4季度中國成交量上升以及外溢效應的推動,成交量激增,2024年香港的市場流通速度將增至95%。對2025年的日均假設為1300億港元,同比維持不變。
占據港股IPO募資總額超三成的基石投資者,認購後的禁售時間上,有可能獲得更多「自由」。 香港交易所全資附屬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日前刊發文件,提及正在考慮是否允許基石投資者相關證券「分階段解禁」,當中50%的相關證券可在上市後三個月後解除禁售限制,其餘的相關證券則在上市後六個月後完全解禁。 在內地企業赴港上市升溫背景下,基石投資者分階段解禁的設想,引發了許多內地投資機構的關注。採訪多位業內人士了解到,業內對此存在兩方面的看法,一方面,從一級市場角度看,「分階段解禁」可引入更多元的基石投資者,但也可能導致部分只注重短期收益的基石投資者進入。 從二級市場看,有機構人士認為分階段解禁有利於分階段拋售,減少股價短期集中波動。但也有機構人士認為,在市場流動性較弱階段,多次解除禁售股份將更頻繁地觸發拋售股份,導致波動風險增加。(第一財經)
據香港電台網站報導,港交所23日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首三季業績,收入和其他收益及盈利為歷來第2高,僅次於2021年首三季的紀錄。 港交所今年首三季盈利92.7億元(港元,下同),與去年同期相若,創歷來第2高;收入及其他收益接近160億元,按年增加2%,同樣創歷來第2高。主要業務收入上升1%,公司資金投資收益淨額14.08億元,增長近20%。 聯交所首三季平均每日成交金額1133億元,按年上升3%。衍生產品合約平均每日成交合約張數創歷年9個月新高,按年增加12%。滬股通及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額按年上升14%,創9個月新高,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額上升19%。(中新網)
瑞銀報告指,港交所將於本月23日公布第三季業績,預計季度稅後利潤及收入按年升6%及7%至31億及54億港元,較市場預期分別高6%及4%。若按季比較,利潤及收入料大致持平。該行料季度淨投資收益按年升2%至12億港元,按季升56%,受惠於外部組合投資表現在減息下可能改善。該行預測港交所全年稅後盈利按年升8%至129億港元,收入按年升9%至223億港元,勝於市場預期分別3%及1%按年增長。該行料市場將上調今年盈利預測,基於近期升市下日均成交反彈。瑞銀上調對港交所今年日均成交預測由1,070億升至1,340億港元、將明年日均成交預測由1,210億升至1,460億港元、將2026年日均成交預測由1,340億升至1,620億港元,反映近期股市上升及美聯儲減息因素。該行亦將港交所今年每股盈利預測上調8%至10.2港元,明年及後年每股盈利預測各維持9.5港元及9.9港元不變。該行將港交所目標價由253港元上調至347港元,維持「中性」評級。
高盛發表報告,將港交所(00388.HK)2024至2026年每股盈利預測分別下調2%、4%及5%,以反映8月成交量和9月以來的成交量。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下調4.4%至306港元,相當於預測2025年市盈率35倍。
高盛發布研報稱,維持港交所(00388)「買入」評級,目標價下調至306港元,相當於預測2025年市盈率35倍;將2024至2026年每股盈利預測分別下調2%、4%及5%,以反映8月成交量和9月以來的成交量。
格林威治經濟論壇(香港)6月5日-6日在香港舉辦。港交所(00388)集團副行政總裁、聯席營運總監姚嘉仁出席論壇時表示,香港的優勢猶在,呼籲外界不要讓一些言論或者觀點嚇到,繼而錯失機會,他與一些全球投資者交流時,他們表示仍看好香港。姚嘉仁稱,交易方面,算法交易變得更加複雜,競爭也比幾年前更加激烈。甚至在後台操作方面,我們已經準備好進行T+1結算。我們需要確保和市場參與者能夠以同樣的速度遷移,以適應這些變化。姚嘉仁提到,港交所正推進惡劣天氣下交易安排,及收窄股票買賣差價等工作,意在降低不確定性,方便市場執行策略。
高盛發表報告指,彭博引述消息報導中國證監會和國家稅務總局正在審議香港提交的一項計劃,免收港股通股息20%利得稅。受消息帶動,港交所股價上周五收漲7%。雖然該行不對結果發表看法,但提出上行情景,即若建議獲落實後,南向通成交量可能會上升。該行指,注意到南向通投資者偏好高股息率股票。高盛預計,2024財年股票交易每日平均成交額將趨於平穩,2024至2026財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2%,因為成交量將出現拐點,並回到原來的增長軌道。由於市場估值呈上升趨勢,可能會推動IPO數目,從而有助於市場交易量和港交所股價。目前該行對港交所目標價為330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