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的最新市場調研揭示了MOS管行業的品牌影響力。2024年,MOS管市場迎來了新的變化,各大品牌在產品質量、技術創新和市場占有率等方面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在2024年MOS管品牌排行榜中,各大品牌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創新,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價值和市場競爭力。這些品牌在MOS管的生產和供應上占據了重要地位,不僅在國內市場有著廣泛的影響力,也在國際市場上逐漸嶄露頭角。2024年MOS管品牌排行榜的詳細排名為infineon英飛凌、onsemi安森美、ST意法半導體、Toshiba東芝、RENESAS瑞薩、華潤微電子、士蘭微電子Silan、VISHAY威世、AOS、Nexperia安世半導體。
表1:2024年MOS管十大品牌排行榜
排名 | 品牌名稱 | 企業名稱 | 省份/地址 |
---|---|---|---|
1 | infineon英飛凌 | 英飛凌科技(中國)有限公司 | 上海市 |
2 | onsemi安森美 | 安森美半導體公司 | 海外國 |
3 | ST意法半導體 | 意法半導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 北京市 |
4 | Toshiba東芝 | 東芝(中國)有限公司 | 北京市 |
5 | RENESAS瑞薩 | 瑞薩電子(中國)有限公司 | 北京市 |
6 | 華潤微電子 | 無錫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 | 江蘇省 |
7 | 士蘭微電子Silan | 杭州士蘭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省 |
8 | VISHAY威世 | 威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 上海市 |
9 | AOS | 阿爾法和歐米伽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 | 海外國 |
10 | Nexperia安世半導體 | 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湖北省 |
全球先進的半導體科技公司,專業生產IGBT組件、分立器件、智慧卡晶片和功率半導體產品等產品,為汽車和工業功率器件、晶片卡和安全應用提供半導體和系統解決方案
英飛凌科技公司於1999年4月1日在德國慕尼黑正式成立,是全球先進的半導體公司之一。其前身是西門子集團的半導體部門,於1999年獨立,2000年上市。其中文名稱為億恆科技,2002年後更名為英飛凌科技。
總部位於德國Neubiberg的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為現代社會的三大科技挑戰領域——高能效、移動性和安全性提供半導體和系統解決方案。
Infineon英飛凌專注於迎接現代社會的三大科技挑戰:高能效、移動性和安全性,為汽車和工業功率器件、晶片卡和安全應用提供半導體和系統解決方案。英飛凌的產品素以高可靠性、卓越質量和創新性著稱,並在模擬和混合信號、射頻、功率以及嵌入式控制裝置領域掌握先進技術。英飛凌的業務遍及全球,在美國加州苗必達、亞太地區的新加坡和日本東京等地擁有分支機構。
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製造商,於1999年從摩托羅拉拆分獨立,於2016年收購Fairchild仙童半導體公司,提供高能效電源管理/模擬/傳感器/邏輯/時序/互通互聯/分立/系統單晶片及定製器件陣容
安森美(onsemi,納斯達克股票代碼:ON)一直在推動顛覆性創新的路上孜孜以求,努力打造更美好的未來。公司專注於汽車和工業終端市場,目前正加速變革,擁抱大趨勢的轉變,包括汽車電汽化和汽車安全、可持續能源網、工業自動化以及5G和雲基礎設施等。安森美的智能電源和感知技術,以高度差異化的創新產品組合,解決世界上複雜的挑戰和難題,引領創建一個更加安全、清潔、智能的世界。
安森美擁有靈敏、可靠的供應鏈和品質項目,及強大的環境、社會、治理(ESG)計劃。公司總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斯科茨代爾,其全球業務網絡包括覆蓋各大主要市場的製造廠、 銷售辦事處及設計中心。
安森美分立器件和功率模塊產品陣容提供全系列高、中、低壓功率分立器件以及先進的功率模塊方案,包括 IGBT、MOSFET、SiC、Si/SiC 混合模塊、二極體、SiC 二極體和智能功率模塊(IPM)。
安森美創新的電源管理產品,提供更優的功率因數、增強的有源模式能效和更低的待機功耗,帶來適用於各類應用的高能效解決方案。
安森美信號調節及控制包括放大器、比較器、轉接驅動器、微控制器、數據轉換器(ADC)和數字電位器(POT)等各種產品。
創始於1988年,世界較大的半導體公司,由義大利的SGS微電子公司和法國Thomson半導體公司合併而成,擁有分立器件/高性能微控制器/安全型智慧卡晶片/微機電系統器件等產品
意法半導體(ST)集團於1988年成立,是由義大利的SGS微電子公司和法國Thomson半導體公司合併而成。1998年5月,SGS-THOMSON Microelectronics將公司名稱改為意法半導體有限公司。
意法半導體是世界較大的半導體公司之一,以多媒體應用一體化和電源解決方案的市場領導者為目標,意法半導體擁有世界上強大的產品陣容,既有智慧財產權含量較高的專用產品,也有多領域的創新產品,例如分立器件、高性能微控制器、安全型智慧卡晶片、微機電系統(MEMS)器件。
在移動多媒體、機頂盒和計算機外設等要求嚴格的應用領域,意法半導體是利用平台式設計方法開發複雜IC的開拓者,並不斷對這種設計方法進行改進。意法半導體擁有比例均衡的產品組合,能夠滿足所有微電子用戶的需求。全球戰略客戶的系統級晶片(SoC)項目均指定意法半導體為合作夥伴,同時公司還為本地企業提供全程支持,以滿足本地客戶對通用器件和解決方案的需求。
意法半導體已經公布了與英特爾和Francisco Partners合資成立一個獨立的半導體公司的合作意向,名為Numonyx的新公司將主要提供消費電子和工業設備用非易失存儲器解決方案。
創立於1875年日本,世界大型綜合電子電器企業集團,綜合機電製造商和解決方案提供者,在全球範圍內從事能源系統和建築/零售/印刷/電子設備/存儲解決方案/電池業務
東芝創立於1875年7月,原名東京芝浦電氣株式會社,在1939年東京電器與芝浦製作所正式合併成為今日的東芝,新名字分別為兩家公司的開頭字。而其英文名也是依照日語的拼音合併而來,To代表日語東的發音,Shiba代表芝的發音。
20世紀80年代以來,東芝從一個以家用電器、重型電機為主體的企業,轉變為包括通訊、電子在內的綜合電子電器企業。進入90年代,東芝在數位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飛速發展,成功從家電行業的巨人轉變為IT行業的先鋒。
東芝自1972年進入中國開展事業以來,在華發展已有40餘年歷史。在通過自身業務的開展為社會做貢獻方面,在能源領域,東芝的火力、水力發電技術和設備被眾多發電站所採用。在其他領域,如鐵路電氣機車用的零部件,信息化社會必需的電子元器件等東芝產品都參與到了中國發展的進程中。
1995年,東芝(中國)有限公司成立,強化了東芝對在華企業的綜合管理職能和戰略制定職能。目前,東芝在華主要合資、獨資公司共39家,員工總數約10100人。東芝全球市場除日本外分為四大區域:歐洲、美洲、亞洲、中國。經營產品種類包括東芝全線產品,經營模式涉及研發、採購、生產、物流、銷售、服務、環保等諸多業務。
成立於2010年日本,由NEC電子和瑞薩科技合併而成,全球規模較大的半導體晶片製造商,提供專業可信的創新嵌入式設計和完整的半導體解決方案,服務於汽車、工業、基礎設施及物聯網等領域
NEC電子和瑞薩科技於2010年4月合併,由此誕生了一個新的半導廠商:瑞薩電子。全新公司「瑞薩電子」作為在全球微控制器(MCU)市場中先進的半導體供應商,懷揣MCU領軍企業的使命,邁出了新的一步。這一使命就是藉助半導體的力量,創造出能夠保護我們美麗的地球,並能持續為人類創造幸福生活的智能化產品。瑞薩電子結合了兩家公司多年來培育出的 「以MCU為核心,系統LSI與電源及模擬半導體同步發展的的高品質產品陣營」 及 「高性能、低功耗、安全可靠等技術優勢」,能夠最迅速地應對世界各地的客戶的需求,向全球用戶提供先進的半導體系統解決方案。
瑞薩電子將在發揮創造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的基礎上,迅速地響應世界各地客戶的需求,並力爭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成長型半導體廠商和值得信任的商業合作夥伴。
華潤集團旗下,聚焦於功率半導體、智能傳感器領域,集微電子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於一體的企業,在國內功率半導體器件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
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是華潤集團旗下負責微電子業務投資、發展和經營管理的高科技企業。公司始終以振興民族微電子產業為己任,曾先後整合華科電子、中國華晶、上華科技、中航微電子等中國半導體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及一系列整合,公司已成為中國本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綜合性半導體企業。
公司是中國領先的擁有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一體化運營能力的半導體企業,目前公司主營業務可分為產品與方案、製造與服務兩大業務板塊。公司產品設計自主、製造過程可控,在分立器件及集成電路領域均已具備較強的產品技術與製造工藝能力,形成了先進的特色工藝和系列化的產品線。
公司產品聚焦於功率半導體、智能傳感器領域,為客戶提供系列化的半導體產品與服務。未來,公司將圍繞自身的核心優勢、提升核心技術及結合內外部資源,不斷推動企業發展,進一步向綜合一體化的產品公司轉型,成為領先的功率半導體和智能傳感器產品與方案供應商。
成立於1997年,專業從事集成電路晶片設計以及半導體微電子相關產品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可為客戶提供針對性的晶片產品系列和系統性的應用解決方案
杭州士蘭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600460)坐落於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專業從事集成電路晶片設計以及半導體微電子相關產品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成立於1997年9月,總部在中國杭州,2003年3月公司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得益於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士蘭微電子已成為國內規模較大的集成電路晶片設計與製造一體(IDM)的企業之一,其技術水平、營業規模、盈利能力等各項指標在國內同行中均位於前列。
士蘭微電子建在杭州錢塘新區的集成電路晶片生產線目前實際月產出達到22萬片,在小於和等於6英寸的晶片製造產能中排在全球第二位。公司8英寸生產線於2017年投產,成為國內較早擁有8英寸生產線的民營IDM產品公司,8英寸線月產能已達6萬片。2022年底,公司12吋特色工藝晶圓生產線月產能已達6萬片,先進化合物半導體製造生產線月產能已達14萬片。
公司的技術與產品涵蓋了消費類產品的眾多領域,在多個技術領域保持了國內前列水平,如綠色電源晶片技術、MEMS傳感器技術、LED照明和屏顯技術、高壓智能功率模塊技術、第三代功率半導體器件技術、數字音視頻技術等。同時利用公司在多個晶片設計領域的積累,為客戶提供針對性的晶片產品系列和系統性的應用解決方案。
公司目前的產品和研發投入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個領域:
1、功率半導體&半導體化合物器件:包括各類功率器件、PIM模塊、Si基GaN功率器件、SiC器件等。
2、功率驅動與控制系統:包括AC-DC(適用於各種拓撲的初/次側控制器,及功率因數控制);DC-DC、LED驅動晶片(車用照明-前照燈、尾燈等,通用照明、智能照明);IPM模塊、柵驅動、隔離驅動、電機驅動晶片;SoC及MCU晶片(變頻驅動、系統主控、人機接口);數字電源晶片(快充、PoE) 等。
3、MEMS傳感器:包括消費級傳感器(三軸加速度計、六軸IMU單元、骨傳導加速度計);車用傳感器(碰撞、IMU單元、震動檢測傳感器);心率、血氧、ALS/RGB/PS傳感器;麥克風、溫濕度、電流、MEMS微鏡傳感器等。
4、ASIC產品:包括信號鏈(邏輯&電平轉換、開關電路、放大器&比較器、隔離電路、接口)、電源管理(線性穩壓電路、雙極DCDC穩壓電路、雙極PWM控制器、達林頓驅動電路、基準電路)等。
5、光電產品:包括特色照明(植物照明、紅外補光燈珠、陶瓷大功率燈珠)、車用照明(前照燈、信號燈、內飾燈)、光耦(高速光耦、驅動光耦、光繼電器)、顯示屏晶片及模組(戶內TOP燈珠、戶外TOP燈珠、戶內CHIP燈珠)等。
VISHAY威世成立於1962年美國,全球規模較大的離散半導體和被動電子元件製造商,提供二極體、各類電晶體、光電子產品,以及被動元件電容、電阻、電感等產品,在中國大陸擁有天津、惠州、珠海、西安等製造業工廠
威世集團的成長曆程始於一個人,Felix Zandman 博士和一項革命性技術。從那時起,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壯大取得今天的成就:成為全球值得信賴的電子元件製造商。從分立式半導體到被動組件,從體積最小的二極體到最強大的電容器,威世豐富的產品為現代技術步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將其稱之為科技基因 The DNA of tech.™。
這種基因不僅是當今重要電子產品的基礎設施,也是實現增長的平台。威世致力於推動可持續性、互聯和移動等宏觀經濟因素的增長。通過研發、製造、設計、質量、銷售和市場營銷, 我們提供基本元件,幫助發明者和創新者開發諸多領域新一代產品:汽車、工業、消費電子、計算機、通信、國防、航空航天和醫療。
通過與當今和未來具電子創新影響力的廠商合作,我們努力推動工廠自動化、汽車電氣化、5G 網絡技術以及快速擴張的物聯網 (IoT)等強勁增長領域的發展。這種多樣性契機是威世蓬勃發展的動力,推動著威世著力於基因建設,助力客戶和合作夥伴取得成功,構建更安全、可持續、高效的未來。 近六十年來,我們一直在構建科技基因 The DNA of tech.™。
成立於2000年,從事功率半導體的研發和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集半導體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為一體,主要生產Power MOSFET、IGBT、IPM、TVS、HVIC、SiC/GaN、Power IC以及數字電源產品系列等產品
Alpha & Omega Semiconductor Co.,Ltd.(簡稱AOS)成立於2000年9月,納斯達克IPO 2010.4(AOSL),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矽谷,是全球一家集半導體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為一體的從事功率半導體的研發和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2021年全球總員工人數達4000餘人,主要產品包括完整的Power MOSFET、IGBT、IPM、TVS、HVIC、SiC/GaN、Power IC以及數字電源產品系列,這些產品應用於多家500強企業(如蘋果、索尼、戴爾、三星、聯想等)。AOS擁有全球1777項專利以及199項待批專利,業界獨特功率MOSFET技術,能夠不斷地引入創新產品,擴大市場占有率(2020年AOS MOSFET市場占有率排名全球第六位,亞太區第四位)以及行業內快速成長,以滿足先進電子產品日益複雜的功率要求。
目前AOS在全球設立了研發、生產及經營網絡,包括美國、中國台灣、韓國研發中心,位於美國俄勒岡州的8寸晶圓廠,上海松江封裝及測試廠以及與重慶政府合作的功率器件12寸晶圓及封測廠。
原飛利浦半導體標準產品事業部,現隸屬於聞泰科技旗下,提供半導體/RFID和MiniLED製造設備和系統等產品
安世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 Nexperia是全球先進的分立式器件、邏輯器件與MOSFET器件的專業製造商。公司於2017年初獨立。Nexperia極為重視效率,生產大批量性能可靠穩定的半導體元件,每年生產1000多億件性能可靠穩定的半導體元件。公司擁有豐富的產品組合,能夠滿足汽車行業嚴格的標準要求。我們自主生產業內先進的小型封裝,集能效、熱效率與出眾品質於一體。Nexperia以50多年的專業知識為根基,擁有超過14000名員工,分散在亞洲、歐洲和美國各地,為全球客戶提供支持。
在任何領域的企業成功,專利信息和起草標準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專利信息是企業創新的重要產物,它可以保護企業權益,提升企業競爭力;起草標準則是企業產品製造和服務領域的質量保障,有助於規範市場行為,提高行業基礎標準。
標準號 | 標準名稱 | 發布日期 | 實施日期 |
---|---|---|---|
GB/T 40856-2021 | 車載信息交互系統信息安全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 2021-10-11 | 2022-05-01 |
GB/T 39086-2020 | 電動汽車用電池管理系統功能安全要求及試驗方法 | 2020-09-29 | 2021-04-01 |
GB/T 39031-2020 | 城市公共設施服務 智能路燈基礎信息 | 2020-07-21 | 2021-02-01 |
GB/T 37660-2019 | 柔性直流輸電用電力電子器件技術規範 | 2019-06-04 | 2020-01-01 |
GB/T 31778-2015 | 數字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 通用技術要求 | 2015-07-03 | 2016-02-01 |
序號 | 專利號/專利申請號 | 專利名稱 |
---|---|---|
1 | CN200980106529.9 | 回波檢測 |
序號 | 專利號/專利申請號 | 專利名稱 |
---|---|---|
1 | CN201520205328.7 | 用於操作開關調節器的系統 |
2 | CN201320364666.6 | 被配置為感測磁場的電子設備 |
3 | CN201010624752.7 | 三相計量系統及其方法 |
4 | CN201310172424.1 | 校準磁傳感器的方法和裝置 |
5 | CN201110281440.5 | 一種確定陀螺儀零偏誤差的方法、裝置及包括該裝置的系統 |
序號 | 專利號/專利申請號 | 專利名稱 |
---|---|---|
1 | CN200610006326.0 | 一種用於移動自組織網絡的移動性管理方法及裝置 |
2 | CN200610006342.X | 一種傳輸控制方法 |
序號 | 專利號/專利申請號 | 專利名稱 |
---|---|---|
1 | CN200910088048.1 | 一種低電壓啟動電路和升壓型轉換器 |
2 | CN201220199987.0 | 電視接收機 |
3 | CN201220389726.5 | 一種串行總線數據分析儀及分析系統 |
4 | CN200510087633.1 | 一種高速切換的基站搜索方法及其移動通信終端 |
5 | CN201010168116.8 | 電動自行車控制器的制動電流控制方法及裝置 |
標準號 | 標準名稱 | 發布日期 | 實施日期 |
---|---|---|---|
GB/T 39392-2020 | 家用電器專用智能功率模塊技術規範 | 2020-11-19 | 2021-06-01 |
GB/T 39393-2020 | 家用電器專用智能控制單元技術規範 | 2020-11-19 | 2021-06-01 |
序號 | 專利號/專利申請號 | 專利名稱 |
---|---|---|
1 | ZL201410158196.7 | 複合器件及開關電源 |
2 | CN201220443274.4 | 功率因數校正電路 |
3 | CN201010220903.2 | 頻率抖動電路及頻率抖動產生方法 |
4 | CN200510050258.3 | 增強學習型多功能遙控器學習和升級能力的系統和方法 |
5 | CN201410184165.9 | 柵極驅動電路、功率開關電路以及柵極驅動方法 |
標準號 | 標準名稱 | 發布日期 | 實施日期 |
---|---|---|---|
GB/T 33773-2017 | 音視頻設備紅外線遙控編碼規則 | 2017-05-31 | 2017-12-01 |
更多MOS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MOS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