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於自然療法為人類服務已逾八十年的梁介福藥業,是新加坡歷史悠久的藥業公司之一。在東南亞,「斧標」找到了合適自己的市場定位,那就是帶給家人居家和旅遊健康。梁介福藥業在東南亞有著強大的客戶群。數十年的市場積累使斧標驅風油已經被列為到新加坡旅遊不可不買的禮物,「斧標」系列產品成為東南亞家喻戶曉的品牌。
19世紀末出生於廣東順德的梁潤之先生,原在廣州裕泰祥絲綢行打工,因表現出色被派到新加坡發展業務,後改做德國藥物代理。1928年,德國醫生薛米德(Dr.Schmeidler)將一道配製驅風油的藥方贈送給梁潤之先生,作為一份誠摯的祝願。本著濟世之心,梁先生依照藥方,開始著手驅風油的生產經營事業。
1927年前後,梁潤之先生常到上海辦貨,當時上海有間百年字號叫「老介福」,梁潤之就取了「介福」兩字;因為「申」也代表上海,回到新加坡開絲綢莊,便起了「申介福」這名字。後來,梁潤之開辦藥行,保留了「介福」老招牌,前面用回自己的姓氏,這就是「梁介福」一名的由來。
1928年,梁潤之先生在新加坡創立藥廠生產驅風油,正式定名為梁介福藥業(私人)有限公司。由於當時新加坡是一個多種族的社會,為使各民族都通用,他認為以符號形象表示較為恰切。當時南洋一帶以鄉村為主,斧頭隨處可見,所以選定斧頭為驅風油的商標,並一直沿用至今。
20世紀60年代,第二代傳人梁慶經發現許多到麥加朝聖的回教徒多是坐船前往,路途漫長艱苦,難免發生暈船,於是很有耐心、誠懇和說服力地派送斧標驅風油到朝聖的客輪上。後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朝聖者都在一年一度朝聖的途中帶上這個小巧的藥油瓶,用它來按摩或緩解頭疼、頭暈和其他由於長途拔涉帶來的不適都非常有效。來自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印度等地的朝聖者們把驅風油帶回原屬國,起到了推介作用。於是,「斧標」成了這些國家的搶購物品,帶來了市場的一次大突破。
1976年,「斧標」發現香港存在巨大的潛在市場,在香港發展了分銷商。有了香港這塊跳腳石,很快又於1987年進軍中國大陸,以廣州為中心,產品銷售遍及全國各省市。今天,在中國的大多數城市,顧客都可以購買到「斧標」產品。值得一提的是,斧標驅風油是中國市場同類產品的領導者。目前,「斧標」也在印度、非洲和中東開闢了市場,正準備進軍歐洲市場。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沙烏地阿拉伯和馬來西亞等國的安全註冊也為「斧標」進入其他國家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