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並不認為自己是一家高科技公司,而是一家傳統企業,它就是利用網際網路讓全世界的商人做生意不再困難。網際網路帶來的財富神話因為阿里巴巴的上市而被人們再次傳頌,一夜之間,阿里巴巴變成了幣值200億美元的大公司。「以商養商,幫助商人賺錢」這個模式也許是阿里巴巴最值得B2B企業借鑑的地方。
電子商務和營銷的邊界正在模糊
易觀總裁於揚認為,電子商務和營銷的邊界正在模糊。「網絡營銷只解決marketing,而電子商務不僅解決marketing,還解決物流、資金流等問題。而現在的電子商務平台正在涉及到整個交易的資金流和物流等。實際上,一個企業運用網絡營銷的目的是完成交易,所以不在乎是搜尋引擎還是別的營銷方式。」
設計盈利模式——吸引風險投資——海外上市,已經成為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經典程序。1999年紅極一時的B2B電子商務,在全盛時期超過30家上市公司,但是在2000年股災後全面潰敗。
著名的網際網路分析師呂伯望認為,阿里巴巴未來可能會對網絡營銷產生影響。這正在逐漸成為現實。事實上,中國的很多網際網路產業都在抄襲美國模式。阿里巴巴的上市,標誌著中國的電子商務和美國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路。全世界都在向中國買東西,中國本地的貿易商和製造商也互相做生意,這是阿里巴巴崛起的背景,藉由提供商家信息,解決市場信息不對稱,從中賺取服務費。再加上它有一個不缺話題、只缺版面的創辦人馬雲,阿里巴巴始終是媒體寵兒。從公司取名開始,到每年在西湖邊上舉行西湖論劍活動,邀請網絡業名人「激盪腦力」,甚至前年請來了柯林頓,到推出免收手續費的C2C購物網站淘寶,將eBay徹底逼出中國市場,馬雲總是奇招不斷。
阿里巴巴被認可旨在幫助商人賺錢
事實上,阿里巴巴從事的業務是跟「網商」概念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儘管這個概念是2004年才提出的,但是阿里巴巴的發展方向始終沒有因網際網路資本市場的興衰而動搖。歷經8年試劍,阿里巴巴的在線B2B業務已逐步由為中小企業提供在線交易平台的初級服務,轉變成為中小企業的生態鏈提供服務的更高級B2B業務。一方面,正是緣於對中國千萬中小企業低成本開展其業務需求的滿足,使阿里巴巴成為中小企業的最佳拍檔,另一方面,龐大的中小企業市場則推動了阿里巴巴市值預期的水漲船高,進而炙手可熱。
據觀察,阿里巴巴其實不是一個網際網路公司,而是以網際網路為工具與渠道建立了一個虛擬的電子商務平台和形成了一條較為完善的電子商務產業鏈,在這個平台上撮合買家與賣家進行交易並提供相關信息、金融、物流服務。從這個角度來說,阿里巴巴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電子商務公司,也可以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傳統中介企業。
重在發展適合中國國情的B2B
時至今日,網際網路仍然是一台不停歇的造富機器,但是只有發展適合自己國情的B2B,才有可能贏得市場,贏得用戶。
中小企業與阿里巴巴的攜手雙贏的模式下,後者的成功上市將給前者帶來長遠利益。根據中國國家發改委資料,中國有超過4200萬中小企業及其他私人公司。隨著阿里巴巴在國際上知名度的提高,占據中國企業90%比例的中小企業通過阿里巴巴這一平台,將有更多便利以及更多的機會與全球的企業和個人達成國際貿易,中國的中小企業也將揚名全球。
另一方面,與以Google為代表的搜索門戶和百度知道這樣的百科全書式互助平台相比,定位於商業問答平台的阿里幫幫明顯更受商業用戶的關注和青睞: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任何一個有關商業方面的疑問、諮詢和求助都會在這裡得到圓滿的解答;每個活躍在網際網路上的中國商人都會記住:「有問題,找幫幫。」
對中國網際網路行業而言,根據本地特色切入本地市場空當,才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