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亞洲首富、世界第三大貨櫃港口和目前已進入第四周的激烈罷工行動放在一起,4%的股價下跌似乎反應不大。罷工的碼頭工人上周末在李嘉誠家門口舉行抗議,認為他對此負有責任。李嘉誠手下一名高管則將工人們的行為與文革相提並論。衡量罷工的長期影響從來不是易事,但這樣的鬥爭值得關注。
也許投資者對於誰正受到影響感到一頭霧水。罷工者是從和記港口信託一家子公司承接合同的兩個裝卸集團的雇員,HPHT是和記黃埔旗下香港和深圳港口資產的受益人,而李嘉誠是和記黃埔的主席。HPHT是兩年前從和記黃埔剝離出來的,自罷工開始股價已下跌4%。擁有該信託28%股份的和記黃埔股價下跌近2%。
從財務上看,此次勞工行動尚未帶來較大打擊。港口裝卸能力(2010-2015年中國港口裝卸產業項目投資及行業競爭力發展研究報告)已恢復到80%以上。據稱,損失可能不到全年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Ebitda)的1%。如果罷工工人能爭取到接近他們要求的20%漲薪(HPHT的開價是7%),則上漲後的工資帳單可能使總成本增加4%。這已開始抵消合同工的靈活性,他們占HPHT在香港勞動力的三分之二,也占其勞動力成本的逾三分之一。通常,投資者觀望並等待罷工平息更有利。
但HPHT的子公司號召罷工工人理解港口所面臨的挑戰,恰恰總結了相關風險。投資者也應對此作出考量。在中國出口增長放緩的基礎上,成本基礎不斷上漲值得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