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蓄勢待發,世界主要國家爭相尋找創新的突破口,搶占未來發展先機。新材料領域就是其一。
大力推動新材料產業發展,既能補上工業「短板」,增強發展底氣,更可通過基礎產業創新找尋新動力,對做強「中國製造」意義重大。
作為《中國製造2025》「1+X」規劃體系中的11個配套指南之一,由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聯合制定的《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日前已正式印發,為新材料產業發展指明了三大重點發展方向,明確了主要發展目標,提出到2020年,實現70種以上重點新材料產業化及應用,建成與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水平相匹配的工藝裝備保障體系。
「十二五」以來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迅速,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科技工業建設,「十三五」期間,借著政策東風,新材料產業將迎歷史性發展機遇。
工信部數據顯示,新材料產業規模由2011年的8000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近20000億元,產業規模翻了一番,年均增速超過24%。總體上看,新材料產業基本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目標。
「十二五」期間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亮點十足,新材料產業實現上下游不斷融合,東西部地區企業分別進一步集聚發展,需求向經濟領域進一步擴展,技術創新逐漸走向產業化,生態型新材料成為發展重點。
當前,新一輪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新材料產業作為製造業發展的基礎,關乎「中國製造」的品質。特別是前沿新材料領域,往往能夠成為催生新生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例如被廣泛看好的石墨烯,如果能在規模化應用方面取得突破,將有望帶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快速發展。」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從《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獲悉,新材料範圍廣、門類多、品種雜,「十二五」時期,根據材料的屬性、功能和未來趨勢,曾將新材料分為6大門類,初步搭建了新材料分類體系。「十三五」期間,《指南》將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列為三大重點發展方向。
在前沿新材料中,特別提到對石墨烯、增材製造材料、納米材料、超導材料等突破,並強化新材料產業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提出將更加重視原始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創新,集中力量開展系統攻關,形成一批標誌性前沿新材料創新成果與典型應用,搶占未來新材料產業競爭制高點。
據了解,新材料從研究發現到成熟應用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般都需要10至20年時間。已開發國家大多採用「研發一批、儲備一批、應用一批」的材料發展戰略,通過制定重點品種發展路線圖,加強前瞻性基礎研究與應用創新等方式,強化前沿新材料領域布局。
上述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多年來,我國在新材料技術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在石墨烯、超材料、超導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具備較好發展基礎,部分領域甚至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十三五」時期,要進一步鞏固擴大我國前沿新材料領域優勢,組織產業鏈上下游各方力量開展系統攻關,力爭形成一批創新成果與典型應用,為新材料產業及下游應用行業的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馬睿文也表示,《指南》明確了新材料產業發展方向,強調從供給側發力找准重點應用市場,如在石墨烯領域圍繞防腐塗料、複合材料、觸控螢幕等應用領域,重點發展利用石墨烯改性的儲能器件、功能塗料、改性橡膠、熱工產品以及特種功能產品,基於石墨烯材料的傳感器、觸控器件、電子元器件等。「同時完善新材料產業標準體系,這為新材料產業營造了良好發展環境,有利於促進新材料產業規範化、規模化和健康穩步的發展。」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借著《中國製造2025》的政策東風,以及《指南》里的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企業和投資機構看好新材料產業發展前景,資本介入將給新材料產業帶來刺激效應,新材料產業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市場的反應也證明了這一點。目前,新材料市場板塊活躍,多個上市企業表現強勢,為進軍新材料行業的企業間收購行為增多。
對於未來新材料產業發展態勢,馬睿文表示,未來技術帶動作用將日益明顯,產品創新步伐加快。「我國對新材料產業的發展非常重視,在科技攻關計劃、國家高技術產業化專項等科技計劃中都給予了新材料領域重點支持。未來新材料產品創新步伐將加快,將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自主智慧財產權成果。」
另一方面,新材料產業將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未來新材料行業將向高性能、多功能、綠色化方向發展,新材料產業可持續發展是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面對資源、生態環境及人口的巨大壓力,生態環境材料及其綠色生產技術的發展日益受到關注,」馬睿文說,「未來,在製備技術方面,新材料產業將更加注重發展短流程、低污染、低能耗、可回收、綠色化、數值化等生產製造技術。」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新材料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預測,受益於《中國製造2025》,企業和投資機構也會看好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前景,各路資本的大量湧入,為新材料產業帶來了刺激效應。在這個過程中,資本市場將發揮巨大的作用,助力新材料企業持續快速健康成長,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