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政策的發布有利於引導更多的險企轉型研發商業健康險保障產品,為健康險的發展帶來新的生機,提高消費者的保險和健康意識,並促進保險業和醫療健康業的快速發展,商業健康發展的大時代必將來臨。
近年來,商業健康險被寄予厚望,希望成為基本醫保的重要補充,以在基本醫保廣覆蓋的同時,更有效地降低醫療費用負擔。
目前我國的商業健康險主要和壽險混合經營,除了專業的健康險公司,其他保險公司也可經營。與產險、壽險相比,商業健康險的增長飛快。尤其是2013年以來,年複合增速在40%以上。短短几年,商業健康險保費收入就從2012年的863億元,躍升到了2015年的2410億元。
高增長還在繼續。保監會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841.8億元,同比增長73.08%;健康險保費收入占整個保險業保費收入的比例,也從2015年底的9.93%上升到2016年11月底的12%。
這種增長,讓保險經紀感受深刻。中德安聯人壽保險公司的一位保險經紀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12年她完成保費20萬元左右,其中重疾險4.2萬元, 占比21%。2016年完成57萬元保費,其中重疾險36萬元,占比63%。「而且客戶會主動加保,或者介紹身邊人來買健康險。」
埃森哲方面對第一財經表示,若繼續保持年複合增長率30%以上的水平,預計到2020年,商業健康險保費收入將會超過9000億元。
人民收入水平提高、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城鎮化進程和城鄉醫療保障體系一體化進程、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以及政策推動,都成為商業健康險高增長的關鍵因素。
2017-2022年中國健康保險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目前我國基本醫保雖然基本實現全覆蓋,並實現了50%的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水平,但個人實際負擔仍然較重。
接下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2030年全國人均預期壽命將再增長3歲達到79歲的目標,對我國的醫療支付體系又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中國人民健康保險公司健康管理部副總經理董雨星說,60歲以上老人的年均醫療費用超6000元,而75歲時則接近1萬元。「現在有2億多老人,預期壽命每增加一歲,都意味著巨大的醫療支出增加。」
醫療需求的增加,使得醫保支付體系以及個人支付承壓,而這些壓力可以通過商業健康險來分攤。2016年埃森哲的一項調研也顯示,82%的受訪消費者對商業健康保險感興趣,其中16%的表示可以接受年保費額2000元以上的中高端健康保險產品。
不僅僅是個人,醫藥企業對商業健康險也有巨大需要。
阿斯利康中國區副總裁殷敏就表示,2017年阿斯利康會推出肺癌的第三代靶向藥,但是費用較高,患者每月需花費幾萬元,如果沒有慈善計劃,以及醫保、商保的跟進,沒有分期支付的金融工具,惠及的患者就會比較受限。
3月22日,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主辦的2017中國健康保險峰會舉行。會上,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表示,商業健康保險要實現騰飛快速發展,應當在以下幾個方面作進一步努力。
一是統一認識,創造應有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外部環境。加強頂層制度設計和政策引導,推動商業健康保險加快發展,形成有力支柱,為健康中國建設奠定良好基礎。
二是夯實基礎,切實推動專業化經營。商業健康保險與產、壽險在產品精算、風險管理以及經營規律上存在很大不同,涉及領域寬,專業性要求很高。這就要求商業健康保險要注重數據的積累和分析,強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與健康相關產業的交流和對接,推動商業健康保險信息化水平,不斷夯實發展基礎。
三是加強創新,服務好國家醫改全局。進一步發揮自身在技術、網絡、人才等方面的優勢,以承辦大病保險、經辦基本醫保為抓手,以加強醫療費用管控為核心,以優質服務為根本,配合推進支付方式改革、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公立醫院改革、家庭醫生、醫師多點執業、醫藥分家、藥品流通等改革,不斷探索服務醫改,完善醫療保障體系的新方式、新舉措,與基本醫保形成合力,以「醫保」為龍頭帶動「三醫聯動」,把醫改工作推向縱深;要以支付方為紐帶整合健康產業鏈條,不僅要提供事後的醫療保障,更要為人民群眾提供事前、事中、事後的健康管理服務,全面增進人民健康水平。
四是強化監管,維護健康的市場秩序。商業健康保險涉及人民群眾健康切身利益,必須要進行嚴格的監管,為行業打造健康有序、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大病保險制度實施以來,先後制定一系列監管政策,涵蓋了業務流程的所有環節,每年都開展現場檢查,通過制度的硬性規範促進大病保險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確保相關制度的貫徹落實不走樣、不變形。當前,保監會正在修訂《健康保險管理辦法》,讓商業健康保險始終健康有序、始終走在服務健康中國、服務新醫改的正確軌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