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報告主要分析要點包括:
1)央行行業內部的競爭。導致行業內部競爭加劇的原因可能有下述幾種:
一是行業增長緩慢,對市場份額的爭奪激烈;二是競爭者數量較多,競爭力量大抵相當;
三是競爭對手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大致相同,或者只少體現不出明顯差異;
四是某些企業為了規模經濟的利益,擴大生產規模,市場均勢被打破,產品大量過剩,企業開始訴諸於削價競銷。
2)央行行業顧客的議價能力。行業顧客可能是行業產品的消費者或用戶,也可能是商品買主。顧客的議價能力表現在能否促使賣方降低價格,提高產品質量或提供更好的服務。
3)央行行業供貨廠商的議價能力,表現在供貨廠商能否有效地促使買方接受更高的價格、更早的付款時間或更可靠的付款方式。
4)央行行業潛在競爭對手的威脅,潛在競爭對手指那些可能進入行業參與競爭的企業,它們將帶來新的生產能力,分享已有的資源和市場份額,結果是行業生產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售價下降,行業利潤減少。
5)央行行業替代產品的壓力,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或能滿足同樣需求從而可以相互替代的產品競爭壓力。
央行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報告是分析央行行業市場競爭狀態的研究成果。市場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從各自的利益出發,為取得較好的產銷條件、獲得更多的市場資源而競爭。通過競爭,實現企業的優勝劣汰,進而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研究央行行業市場競爭情況,有助於央行行業內的企業認識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並掌握自身在央行行業內的競爭地位以及競爭對手情況,為制定有效的市場競爭策略提供依據。
芝加哥聯儲行長Austan Goolsbee表示,美聯儲已不再身處2023年和2024年所見到的「黃金之路」上。 他還表示:美聯儲現在已經進入「一個不同篇章」,「空氣中瀰漫著灰塵」。相信從現在起的12-18個月內,借款成本會「降低不少」。他提醒,由於經濟的不確定性,下一次降息可能需要等待比預期更長的時間。「我的觀點是在面臨不確定性時,『靜觀其變』才是正確的做法」。「但『靜觀其變』不是免費的——它是有代價的」。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3月起MLF央行採用「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模式,將實現630億元淨投放,為2024年7月以來首次超額續作。通過市場化定價機制解除MLF政策利率屬性,配合買斷式逆回購等工具形成多層次流動性管理框架,穩定市場預期。MLF利率多重價位中標或為商業銀行負債成本減壓。預計央行寬貨幣信號下長端利率中樞較中旬或存下行空間,但債市短期仍將維持震盪格局。
瑞士央行周四將政策利率從0.5%下調至0.25%,為自2022年9月以來的最低利率,是連續第五次降息,符合預期。瑞士央行在權衡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政策對通脹和全球經濟的影響。瑞士央行表示:「鑑於低通脹壓力和通脹下行風險加劇,瑞士央行通過今天的利率調整,確保貨幣環境保持適宜。」瑞士央行降息是為了防止瑞士通脹率進一步下降。今年2月,瑞士通脹率降至0.3%,為近四年來的最低水平。此外,降息能夠使瑞郎貶值,防止瑞士通脹率降至0-2%的目標範圍以下。瑞士法郎的強勢降低了進口價格。
法國巴黎銀行經濟學家河野龍太郎表示,即使當前國內政治的不確定性導致日本任命新首相,日本央行也可能繼續走在加息的道路上。他表示:「鑑於公眾對物價上漲的強烈不滿、「春斗」工資談判的結果,以及川普政府對日元疲軟的批評,無論誰擔任首相,都不太可能堅決主張貨幣寬鬆。」他補充說,投資者反而應該警惕日本長期國債收益率上升,因為如果執政黨在7月底前舉行的參議院選舉中大敗,政府可能不得不接受反對黨提出的財政擴張或減稅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