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研究報告是報告大廳在對要從事電子行業或者要進入投資之前,對電子行業的相關因素以及具體的行情進行具體研究、分析、調查以及評估項目的可行性、效果效益等,從而提出建設性意見以及建議對策。為電子行業投資決策者或者是主管總結下研究性報告! 電子研究報告主要是對分析電子行業需求、供給、經營特性、獲取能力、產業鏈和價值鏈等多方面的內容,整合行業、市場、企業、用戶等多層面數據和信息資源,為客戶提供深度的電子行業市場研究報告,以專業的研究方法幫助客戶深入的了解電子行業最新情況,發現投資價值和投資機會,規避經營風險,提高管理和運營能力。
電子研究報告必須對電子行業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電子最新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分析提出論點、分析論據,進行論證。
電子研究報告分:電子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研究的內容和假設 、研究的步驟及過程以及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電子研究報告內容的邏輯性是整個研究思路邏輯性的寫照,沒有一個好的研究基礎以及研究渠道方法,是寫不出電子科研報告。
對於電子研究報告內容報告大廳絕對如實地反映客觀情況,一切敘述、說明、推斷、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詞應力求準確。概念表述用科學性用語,避免用常識性用語,以免讀者費解或產生歧義。當然,研究報告的文字我們也努力做到簡單、明了、通順、流暢,既要明白如話,又要把研究的效果準確地、科學地表達出來。通過全面的調查研究以及分析論證某個建設或改造工程、某種科學研究、某項商務活動切實可行而提出的一種書面材料。
總結:電子研究報告主要是通過對電子行業的主要內容和配套條件,如市場調查、資源供應、建設規模、工藝路線、設備選型、環境影響、資金籌措、盈利能力等,從技術 、經濟、工程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比較,並對項目建成以後可能取得的財務、經濟效益及社會影響進行預測,從而提出該電子項目是否值得投資和如何進行建設的諮詢意見,為項目決策提供依據的一種綜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預見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學性的特點。電子研究報告是確定建設項目前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工作,是在電子投資決策之前,對擬建項目進行全面技術經濟分析論證的科學方法,在投資管理中,電子行業研究報告是指對擬建項目有關的自然、社會、經濟、技術等進行調研、分析比較以及預測建成後的社會經濟效益。
魏磊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曾兩次任職於英國駐華大使館,時隔15年他以大使身份重返中國,感覺最大的變化就是科技環境完全不同,「我來的第一個周末,去取款機取了現金,結果發現根本花不出去,因為已經沒有人收現金了,我只能把現金給街上願意幫忙的人,讓他們幫我叫了輛計程車,這真的是個很大的變化。」 英國駐華大使魏磊還提出,面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浪潮,英國不僅可以是貿易對象,還可以成為中國企業進軍全球市場的「超級跳板」,通過優質的法律和金融服務助力中企走出去。(鳳凰衛視)
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於儲蓄國債(電子式)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範圍有關事宜的通知》,會對個人投資者有哪些影響?專家介紹,目前,個人養老金帳戶可投資的產品包括基金、理財、儲蓄、保險、國債等五大類。但投資者可以選擇的投資產品總體偏少,影響投資者投資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存在「開戶熱,投資冷」現象。招聯首席研究員 董希淼:將儲蓄國債(電子式)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範圍,將進一步豐富個人養老金帳戶可投資產品,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對投資者而言,儲蓄國債安全性高、收益穩定,受到穩健型投資者的歡迎。把它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池,將讓投資者有了更多選擇,增強投資者進行個人養老金投資的積極性。對養老保險體系而言,此舉豐富個人養老金帳戶的產品供給,將更好地滿足不同風險偏好人群的需求,有助於提升個人養老金制度的覆蓋面和吸引力,從而促進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發展。此外,專家表示,對國債市場而言,個人養老金是典型的長期資金,將個人養老金引入國債市場,將為國債市場帶來重要的長期資金,有力推動國債市場發展。(央視新聞)
中金輻照(300962.SZ)公告稱,公司擬投資2億元建設中金輻照電子加速器智能製造項目,並與河北三河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訂相關協議。項目預計總投資2億元,主要建設加速器智造廠房、應用廠房、研發辦公樓等。建成後將提供電子加速器設備研發、製造、銷售及運維的全鏈條服務,並提供輻照滅菌和材料輻照改性技術服務。項目實施主體為中金輻照與福聯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合資公司,公司持股70%。項目實施可能面臨政策調整、審批風險及市場環境變化等不確定性。
開源證券發布研報稱,基於組裝業務占比提升、AI進度有所延後等,將比亞迪電子2025-2027年淨利潤預測由46/59/80億元下調至43/53/67億元,同比增長0%/23%/28%,當前股價對應2025-2027年17.3/14.2/11.0倍PE。估值已反映年內業績悲觀預期,2026-2027年大客戶新品、伺服器零部件、機器人進展、汽車電子皆是潛在增量,而業績兌現需持續跟蹤,維持「買入」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