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行業供需分析報告的主要分析要點是:
1)能源行業產能/產量分析。是指統計分析生產者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可生產出的商品總量以及已生產出的商品總量;同時分析這一時期內能源行業產能/產量結構(區域結構、企業結構等)。
2)能源行業進出口分析。是指統計分析同上時期內能源行業進出口量、進出口結構、以及進出口價格走勢分析。
3)能源行業庫存及自用量等分析。
4)能源行業供給分析。市場供給量不等於生產量,因為生產量中有一部分用於生產者自己消費,作為貯備或出口,而供給量中的一部分可以是進口商品或動用貯備商品。
5)能源行業需求分析。是指統計分析上述時期內下游市場對能源行業商品的需求總量分析;同時分析這一時期內下遊行業需求規模、需求結構以及需求總量的區域結構等。
6)能源行業供給影響因素分析。包括價格因素、替代品因素、生產技術、政府政策以及下遊行業發展等。
7)能源行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包括可支配收入改變、個人喜好的改變、借貸及其成本、替代品和互補品的價格轉變、人口數量和結構、對將來的預期、教育程度的改變等。
能源行業供需分析報告是基於經濟學中有關供需關係理論為基礎的分析成果。能源行業市場供給是指生產者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每一價格水平上願意並且能夠提供的一定數量的商品或勞務;能源行業市場需求指的是下游有能力購買,並願意購買某個具體商品的欲望,顯示的是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價格升降,某個體在每段時間內所願意買的某商品的數量。
中信建投研報表示,金九銀十消費旺季逐步臨近,下游需求逐步回升,市場活躍度顯著回暖,前期流通的低價貨源快速消化,稀土、鈷報價穩步上漲,碳酸鋰價格在江西供給擾動下大幅上漲。稀土:據SMM,多家大廠密集招標,疊加部分磁材企業排產已延至10月中旬,鐠釹價格連續上漲;鈷:中間品進口在6月大幅下降,當前冶煉廠開工率持續下調,部分減產,預計7月進口仍延續降勢,維持冶煉廠四季度初原料庫存降至低位判斷,鈷價將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獲得較強支撐。鋰:上游礦山減產,月度級別走向短缺,在下游需求走強預期下,價格易漲難跌。
中金髮布研報稱,由於崑崙能源(00135)分銷與貿易板塊盈利存不確定性,下調2025/2026淨利潤9.9%/10.1%至60.19億元/62.05億元。當前股價對應2025/2026年10.1x/9.6x P/E。維持跑贏行業評級,綜合考慮盈利預測調整及公司中長期派息潛力,該行下調目標價5.9%至8.00港元,對應2025/2026 10.5x/10.1x P/E,較當前股價有4.6%的上行空間。
東吳證券研報指出,建投能源受益區位優勢火電高增長,定增20億建設西柏坡火電項目。中報業績亮眼,區位優勢下火電穩增長,加速推進光伏發展:2025年上半年,公司火電業務收入達101.12億元,占總收入的90.99%,其中電量收入87.78億元,熱量收入13.34億元,體現出火電與供熱業務的穩定貢獻。同時,公司積極拓展新能源領域,光伏業務收入達9,547.99萬元,同比增長90.69%。受益於無核貧水電源供給結構,預計未來三年(2025-2027)河北省火電電價、電量領先行業。該行維持預計2025-2027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為13.40億元、15.59億元、15.95億元,同比增速為152.2%、16.4%、2.3%;對應2025-2027年PE為10、9、8倍,維持「買入」評級。
普拉格能源公司(Plug Power,PLUG)計劃通過「量子躍遷項目(Project Quantum Leap)」實現2025年7億美元的營收目標,該項目重點提升利潤率並擴展氫能網絡。該公司報告營收同比增長21%,毛利率顯著改善,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花旗發表研究報告指,信義能源上半年淨利潤按年增長23.4%至4.5億元,主要是受惠於太陽能發電場產能增長、財務和稅務開支的減少,這些因素抵銷了更高的電網限制和更多基於市場折扣的銷售影響。該行表示,由於信義能源有效債務成本從2024年底的3.5%和一年前的4.7%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88%,因應融資成本下降而將公司2025至27年的淨利潤預測上調2%至7%,目標價由0.86港元上調至1.3港元,維持「中性」評級。
分析師稱,川普宣布對印度進口商品額外徵收25%關稅,使印度的能源帳本更添複雜變數。該國對俄石油依賴度已從俄烏衝突爆發前的1%飆升至如今的超過30%,俄羅斯石油難以替代的價格穩定優勢令印度進退維谷。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7月24日,第二十五屆中歐峰會在北京舉行,中方領導人與來訪的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正式會晤。在峰會背景上,川普政策帶來美歐關係擾動,中歐之間亦需通過對話解決彼此關切。在會晤成果上,中歐在氣候變化與多邊主義等全球性議題上達成多項共識,稀土出口管制的政策優化及中企出海有望緩解歐方在供應鏈安全與產業競爭力方面的結構性焦慮。在投資機遇上,中歐貿易今年以來開局良好,機械、車輛等行業拉動我國對歐出口;隨著歐洲加速推進戰略自主,其大規模財政支出計劃有望帶來機遇,能源設備、工程機械和關鍵材料或為中國企業潛在合作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