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根據行業預測數據顯示,到2025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突破370億美元,其中文旅場景成為重要增長極。在政策推動和技術疊代的雙重驅動下,我國旅遊景區正加速引入機器人、VR等前沿技術,通過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重構商業模式。近期舉辦的上海旅遊產業博覽會集中展示了這一趨勢,多家科技企業攜景區定製化產品亮相,預示著"科技+文旅"融合進入爆發階段。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機器人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在2025上海旅遊展上,宇樹科技展示的智能機器狗吸引了大量觀眾。該公司正與多個景區合作開發具象化機器人IP,例如為雁盪山設計仿古斗笠武士形象機器人,通過動作演繹增強文化場景感染力。這類產品不僅復現《山海經》神話生物的動態細節,還結合聲光電技術打造沉浸式體驗。數據顯示,該類定製項目已進入落地階段,部分景區計劃將機器人IP延伸至故事表演等衍生內容開發。
傲鯊智能推出的外骨骼設備在多個知名景區展開試點,自重僅10公斤的裝置可為登山者減輕3040公斤負荷。目前該技術已在武功山、梵淨山落地應用一個月,並進入峨眉山測試優化階段。據透露,未來將採用租賃模式運營,初期計劃部署50台設備覆蓋全景區,預計按小時或線路收費的價格定位將推動消費轉化。
大千迷境作為行業代表企業,在過去6個月內已開設超100家XR大空間線下體驗店。其負責人透露,藉助政策支持和技術疊代帶來的成本下降,單個沉浸式項目的製作費用較此前降低80%以上。暑假旺季前門店數量將拓展至300家,並計劃在2024年寒假突破500家規模。豫園燈會、眾信旅遊南極主題展等案例顯示,VR技術正從B端滲透到親子游、研學等大眾消費場景。
儘管行業呈現爆發態勢,但中鼎天下等研發企業指出關鍵技術仍需突破。當前VR影片的清晰度受限於晶片算力水平,影院級4K解析度與現有設備間存在差距。此外,橫店影視、萬達電影等院線方表示,大規模部署VR觀影設備面臨高成本挑戰,預計需要23年完成技術疊代和內容生態建設。
結語:科技重構文旅消費價值鏈條
從機器人IP打造到外骨骼場景應用,從VR門店網絡化布局到算力基礎設施升級,我國景區正通過技術創新構建差異化的盈利模式。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和技術成熟度提升,預計2025年"科技+文旅"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量級。未來競爭焦點將集中在內容原創能力與技術適配性上,那些能精準把握遊客體驗痛點的企業有望在新一輪產業變革中占據先機。
更多機器人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機器人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