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藥品流通是確保藥品從生產者到消費者之間安全、迅速、高效流動的過程,是藥品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藥品流通市場需求主要在醫院和零售藥店等為主。以下是2025年藥品流通市場現狀分析。
《2025-2030年中國藥品流通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2024年我國藥品流通市場規模達到了3.5萬億元,同比增長10%。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人口老齡化、慢性病患者的增加,以及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同時,到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城市實體藥店終端的藥品銷售規模超過了774億元,為近三年同期新高。其中,中成藥占比跌至47.60%,西藥占比升至52.40%。藥品流通行業主要包括批發和零售兩大渠道。批發企業作為連接上游藥品生產和研發企業與下游醫療機構、藥店的橋樑,負責藥品的採購、儲存、配送和銷售。
藥品流通需求主要來自於醫院藥房、零售藥店和私人診所。其中醫院門診藥房作為特殊的、具有壟斷地位的零售環節,占據了80%以上的藥品零售市場份額,因此醫院藥房的需求在藥品流通中占據重要地位。近年我國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醫療機構數量不斷增長,這為藥品流通帶來了較大需求。藥品流通市場現狀分析有關數據顯示,到2023年年末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07.1萬個,其中醫院3.9萬個,在醫院中有公立醫院1.2萬個,民營醫院2.7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01.6萬個。
藥品流通市場現狀分析顯示2023年,全國六大區域的藥品銷售額在全國總銷售額中所占的比重各有差異。華東地區以36.2%的份額位居榜首,但同比下滑了0.2個百分點;中南地區緊隨其後,占比27.0%,同樣遭遇了0.2個百分點的同比降幅。華北地區則呈現出上升趨勢,以15.2%的份額位列第三,且同比上升了0.3個百分點。西南地區保持穩定,占比13.4%,與上年持平。而東北和西北地區分別以4.2%和4.0%的份額貢獻力量,其中西北地區同比微增0.1個百分點。
隨著全球範圍內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尤其是中國、歐美等國家,老年群體的增多導致了對醫療健康需求的增加。老年人群體常常面臨慢性病、退行性疾病等問題,對藥品的需求增加,尤其是長期用藥和特定疾病的藥品需求。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的發病率上升,需要長期服藥管理,這為藥品流通市場提供了持續的需求。
如COVID-19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爆發會導致某些藥品(如抗病毒藥、疫苗、消毒產品等)需求急劇上升。疫情期間藥品流通市場面臨特殊需求的增加,尤其是在疫情高峰期,急需相關藥品、醫療物資的供應。季節性疾病(如流感、過敏性疾病等)也會導致藥品需求的季節性波動,特別是疫苗、抗病毒藥物等需求的增加。
各國政府對藥品的價格進行控制或實行醫保支付制度,這會影響藥品的流通需求。在一些國家,藥品的醫保報銷政策和藥品集中採購政策會促進藥品的流通。隨著醫療保障政策的不斷完善和醫保支付水平的提升,更多的藥品能夠通過醫保進入市場,增加了對藥品的需求。
總體看來,藥品流通市場的需求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包括人口結構變化、疾病譜變化、政策改革、技術進步、消費者需求變化以及國際化和供應鏈效率提升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健康需求的增加,藥品流通市場的需求將持續增長,並趨向多樣化和個性化。
更多藥品流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藥品流通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