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藥品流通是指藥品從生產廠家到最終用戶(如醫院、藥店、患者等)之間的流動過程。藥品流通近年來受到政策的扶持等因素影響,國內藥品企業數量也在不斷增長。以下是2025年藥品流通市場分析。
《2025-2030年中國藥品流通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2024年我國藥品流通市場規模達到了3.5萬億元,同比增長10%。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人口老齡化、慢性病患者的增加,以及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同時,到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城市實體藥店終端的藥品銷售規模超過了774億元,為近三年同期新高。其中,中成藥占比跌至47.60%,西藥占比升至52.40%。藥品流通行業主要包括批發和零售兩大渠道。批發企業作為連接上游藥品生產和研發企業與下游醫療機構、藥店的橋樑,負責藥品的採購、儲存、配送和銷售。
近年來,得益於國家政策的支持和行業自身的不斷發展,我國藥品商業企業數量持續增長,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根據藥品流通市場分析數據,2016-2023年我國批發企業數量由1.29餘萬家增長至近1.48萬家,增長了近2000家;零售連鎖企業由5600家增長至6700家,淨增1100家;零售單體藥店的數量則由22.6萬家增長至28.1萬家,增長了5.5萬家。也就是說,截至2023年底,我國藥店數量為666960家。
在藥品流通行業中,西藥類的銷售占據主導地位,其銷售額通常占七大類醫藥銷售總額的較大比例,2022年的占比達69.2%;其次為中成藥類,所占比重為14.9%,醫藥器材和中藥材的銷售額占比分別為8.4%和2.3%。除了上述類別外,還包括化學試劑類、玻璃儀器類和其他類等多個小類,雖然銷售額占比較小,但在藥品流通領域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和價值。
藥品質量監管政策的強化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現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不斷加強對藥品流通的監管,要求藥品從生產到流通環節的各個階段都必須遵守嚴格的質量控制標準。近年來,針對藥品流通環節中出現的偽劣藥品、假藥、過期藥品等問題,政策上加強了打擊力度。藥品追溯體系的建設國家加大了對藥品流通領域藥品追溯體系的建設,推動企業採用信息化手段對藥品從生產、運輸到銷售的全過程進行追溯,以確保藥品的來源可追溯、質量可控。
藥品流通市場分析提到「兩票制」改革自2017年開始,全國範圍內實行藥品流通「兩票制」(即藥品銷售企業在採購藥品時,必須向生產企業開具一張發票,再從銷售企業向藥品零售企業或醫療機構開具另一張發票)。這一政策的目的是簡化流通環節,減少中間商層級,降低藥品流通成本,避免「灰色」利潤的產生。藥品零加價政策各地加強了藥品零加價政策,部分地區對藥品的批發價格和零售價格進行了規範,要求藥品在流通過程中不能加價銷售,以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隨著電商平台和網際網路醫療的興起,藥品電商平台逐漸成為藥品流通的一個新渠道。國家近年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網際網路藥品信息服務管理辦法》、電子處方的實施等,規範了網際網路藥品銷售及在線藥品流通的行為,確保藥品銷售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政府鼓勵和支持藥品配送中心、物流平台的建設,尤其是在農村和偏遠地區的藥品配送,確保藥品的配送更加高效,滿足不同地域人群的用藥需求。
總的來說,藥品流通市場政策的目標是通過加強監管、降低流通成本、提升市場效率、保障藥品質量和藥品供應的穩定,推動藥品流通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更多藥品流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藥品流通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