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液化氣市場呈現供需雙增長態勢,隨著煉化行業結構調整與清潔能源需求升級,產業格局正經歷深刻變革。為應對市場變化,某石化企業計劃在華南、華東、華北等核心區域布局進口液化氣儲運基地,以彌補內部資源缺口、鞏固市場份額。以下從市場供需、企業現狀及區域布局可行性等方面展開分析。
國內煉油產能與原油加工量持續提升,推動液化氣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國內煉油產能達7.95億噸,原油加工量6.04億噸,預計2025年煉油產能將增至9.03億噸。伴隨大連恆力石化、浙江石化等大型項目投產,2025 年國內液化氣商品量有望從 2018 年的 2732 萬噸增長至 3100 萬噸,需求則從 4519 萬噸增至 5200 萬噸,供需缺口將擴大至 2100 萬噸,主要集中在華南、華東、華北地區。
消費結構方面,液化氣深加工需求增長顯著,2018 年底深加工產能達 5845 萬噸,較 2010 年增加 4890 萬噸,工業領域消費占比從 2005 年的 26.1% 提升至 2025 年預計的 51.5%。民用氣消費雖受天然氣替代影響占比下降,但絕對量仍保持增長,預計 2025 年民用氣消費量較 2018 年增加 211 萬噸,增幅 9.6%。進口液化氣成為填補供需缺口的重要力量,2013-2018 年進口量從 421 萬噸爆發式增長至 1900 萬噸,未來仍將保持較高水平。
某石化企業作為國內液化氣市場重要參與者,正面臨自產資源減少的壓力。2018 年其原油加工量 2.41 億噸,液化氣商品量 1322 萬噸;預計 2025 年原油加工量增至 2.61 億噸,但受 14 套烷基化裝置投產影響,液化氣商品量將減少至 987 萬噸,系統內統銷資源僅 837 萬噸。以 2018 年 29.3% 的市場占有率測算,2025 年該企業需實現 1524 萬噸經營量,資源缺口達 537 萬噸。為維持市場份額,布局進口液化氣儲運基地成為關鍵戰略。通過引入外部資源,可有效彌補內部產能調整帶來的供應缺口,同時滿足華東、華南、華北等核心市場的旺盛需求。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液化氣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華南地區液化氣供需缺口突出,2018 年資源量 405 萬噸,需求 1040 萬噸,2025 年缺口預計擴大至 705 萬噸。依託湛江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建設 150 萬噸 / 年進口液化氣儲運基地,可輻射華南本地及東南亞市場。該區域進口氣到岸價與銷售均價差額顯著,扣除儲運費用後毛利達 74 元 / 噸,年效益預計 1.11 億元。布局後,該企業在華南市場占有率可從 2018 年的 20.8% 提升至 31.7%。
華東作為液化氣消費重鎮,2018 年需求 1680 萬噸,2025 年預計增至 1878 萬噸,資源缺口 459 萬噸。建議在南京清江化工園區、鎮海煉化、上海石化三地分別建設 100-150 萬噸 / 年儲運基地,總中轉量可達 250 萬噸 / 年。該區域進口氣毛利 78 元 / 噸,年效益 1.95 億元,市場占有率可從 46.01% 提升至 41.7%,鞏固區域優勢。
華北地區液化氣需求增長迅速,2018年消費量640萬噸,2025年預計增至860萬噸,資源缺口550萬噸。天津南港具備建設150萬噸 / 年儲運基地的條件,依託當地 PDH 裝置產能,可有效滿足工業原料需求。該區域毛利67 元/ 噸,年效益1.0 億元,市場占有率可從27.8%提升至31.3%。
通過在華南、華東、華北布局合計 550 萬噸 / 年進口液化氣儲運基地,某石化企業可實現 1537 萬噸年經營量,市場占有率提升至 29.6%,較 2018 年提高 0.3 個百分點,成功守住市場份額。這一布局不僅緩解了內部資源減少的壓力,也順應了國內液化氣市場需求增長趨勢,為企業在清潔能源轉型中搶占先機奠定基礎。未來,依託專業化營銷網絡與區域儲運節點,該企業可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市場競爭力,推動液化氣業務可持續發展。
更多液化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液化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