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隨著全球化和技術進步的加速,汽車行業作為全球經濟的重要支柱,正面臨日益複雜的技術性貿易措施(TBT)挑戰。數據顯示,2014年至2023年期間,全球共有59個國家及地區通報了累計733項汽車相關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這些措施不僅涉及產品質量、安全和環保等方面的規定,還對國際貿易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汽車工業自2000年以來經歷了快速發展,2024年汽車出口量進一步上升至585.9萬輛,同比增長19.3%,成為全球汽車市場的重要參與者。然而,隨著全球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日益嚴格,中國汽車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也面臨新的挑戰。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汽車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14年至2023年,全球汽車行業相關TBT的通報數量總體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2017年,通報數量顯著增加,達到42項;2019年通報數量達到十年來的最高點,共108項。儘管2020年和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響,通報數量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較高水平。這一趨勢反映了全球汽車市場對技術標準和法規的重視,以及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更新。
汽車市場技術分析指出在全球範圍內,各大洲的汽車TBT通報數量呈現出顯著的地域差異。亞洲地區的TBT通報數量最為突出,占總通報量的39%,其中中國、韓國和日本在汽車製造及出口方面表現突出,同時在技術標準和法規制定上也十分活躍。歐洲和北美洲分別以16%和15%的通報量位居第二和第三位,這兩個地區以其嚴格的環保標準和高標準的安全規範而聞名。非洲和南美洲的通報數量分別位居第四和第五位,占比為14%和13%,這兩個地區的汽車市場近年來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和二手車市場的擴張推動了TBT通報數量的增加。相比之下,大洋洲的通報數量最少,僅占總通報量的3%,這與其市場規模較小以及汽車工業相對不發達的現狀密切相關。
(一)技術創新和新興領域的標準制定
隨著技術創新的快速發展,智能網聯和電動化等新興領域的標準制定成為TBT發展的重要方向。在智能網聯領域,歐盟和美國表現出了明顯的領先優勢,合計通報數量占比達到70%。例如,2018年歐盟委員會發布了《邁向自動駕駛之路:歐盟未來交通戰略》,並隨後通過了修訂後的《一般安全條例》,為自動駕駛汽車的審批程序奠定了法律基礎。美國則在2014年發布了自動駕駛分級標準,並在2022年針對無人駕駛汽車設定了乘客安全規範。在電動化領域,全球共有18個國家發布了總計52項與電動汽車相關的通報,其中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分別占36.5%和63.5%。這些通報涵蓋了電池、電機和電控等關鍵技術,以及電動汽車整車的安全要求,還包括了充電和換電基礎設施標準的制定和完善。
(二)全球環保趨勢加嚴
隨著全球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汽車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綠色壁壘挑戰。2014年至2023年間,全球汽車行業WTO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中涉及環保等關鍵詞的數量顯著增加。歐盟、美國和中國在汽車環保標準與技術法規方面處於領先地位,通過一系列文件推動了汽車行業的環保轉型。其他發展中國家也在逐步加強其汽車環保標準,逐步完善其法規體系,為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支持。
(三)發展中國家技術性貿易措施意識加強
近年來,發展中國家對汽車行業技術性貿易措施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斷提高。2014年至2023年間,全球發布的汽車行業WTO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中,除中國外,前十名的國家中包括了亞洲的沙特和越南,以及南美洲的巴西、智利和厄瓜多等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在TBT通報中的數量增加,顯示出它們開始重視技術法規、標準以及合格評定程序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逐步建立和完善與國際接軌的汽車技術性貿易措施法規體系。
(一)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
中國作為全球汽車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應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推動中國汽車標準與國際接軌。這不僅能夠提升中國汽車品牌在國際市場中的認可度,還能夠為中國汽車企業爭取更多的國際話語權。同時,中國應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與交流,分享中國在法規建設、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幫助發展中國家完善其汽車行業的法規體系,提升其汽車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二)把握智能網聯和電動汽車領域的標準領先優勢
隨著智能網聯和電動汽車技術的快速發展,這些領域已經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的重要競爭點。中國應繼續加大在智能網聯和電動汽車等領域的研發投入,保持技術領先地位。同時,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工作,推動中國標準成為國際標準。通過加強與國際同行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智能網聯和電動汽車技術的創新和應用,為全球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三)提高通報評議能力
隨著全球通報數量的增多,政府、行業和企業應加強對通報內容的分析和研究,提高評議能力。政府應加強對技術性貿易措施的研究和監測,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為企業提供指導和幫助。行業組織應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加強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應對國際貿易挑戰。企業應加強對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學習和培訓,提高自身的合規意識和能力。
(四)加強政府、行業和企業的協同合作
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挑戰不僅是中國汽車品牌的任務,也是整個中國汽車產業的任務。政府、行業和企業應形成合力,共同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的國際化進程。通過加強自主創新、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拓展國際市場渠道等措施,推動中國汽車品牌在國際市場中取得更加顯著的成績。
五、總結
2025年,汽車行業在全球化和技術變革的推動下,正面臨日益複雜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挑戰。中國汽車產業應把握髮展機遇,充分發揮在智能網聯和電動汽車領域的技術優勢,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與修訂,推動中國標準走向世界。同時,加強政府、行業和企業的協同合作,提升技術性貿易措施的評議能力,構建全方位的應對機制。這不僅有助於提升中國汽車品牌的國際競爭力,也為全球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更多汽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汽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