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商行業的迅猛發展,快遞業務量呈現爆發式增長。《2025-2030年中國包裝盒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15 年,全國快遞服務業務量總計 206.7 億件,年增速達 48%。如此龐大的快件數量,帶來了海量的快遞包裝需求。僅在 2014 年,全國就消耗約 140 億張快遞運單、20 億條編織袋、55.84 億個塑膠袋、21 億個封套、67 億個包裝箱、114.5 億米膠帶以及 20.1 億個內部緩衝物。
過度包裝:許多快遞公司的收派員在產品包裝過程中,由於缺乏行業標準指導和科學包裝理念,僅憑自身經驗操作,導致過度包裝現象嚴重,這不僅浪費資源,還增加了成本和環境污染。
規格不統一:目前大部分快遞企業允許客戶自行包裝,只要不影響貨物運輸,一般不會對郵件進行再次包裝。即便有收派員負責打包,也是根據現有材料和經驗操作,這使得各個快遞公司的分揀場地堆滿了各種形狀、大小的郵件,給物流環節帶來諸多不便。
材料不統一:我國快遞包裝材料種類繁多,包括瓦楞紙板、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硬紙盒、塑膠袋和氣泡袋等,這些材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更有企業為降低成本採用劣質有害的包裝材料,給用戶健康帶來威脅。
循環利用率低: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包裝材料的回收率僅 15% 左右,絕大部分包裝廢棄物被運往垃圾場焚燒或掩埋,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實現快遞包裝材料的高效循環利用,需要快遞企業的積極推動以及公眾環保意識的增強。
2003 年,中國郵政制定了郵政行業的國內郵件包裝箱標準 YZ/T 0093.1 - 2003,2005 年又制定了國際包裝箱標準 YZ/T 0093.2 - 2005。2009 年,國家郵政局制定了快遞包裝箱 GB/T 16606.2 - 2009 和快遞包裝袋 GB/T 16606.3 - 2009 的國家標準。除順豐快遞制定了自己的包裝盒標準外,其他快遞公司暫未制定統一的包裝盒標準。郵政標準紙箱分為 1 - 12 號,材質以瓦楞紙為主,也有鈣塑瓦楞以及聚乙烯塑料材質。順豐對外提供六種不同規格的標準紙箱,但一般只針對外包裝不符合運輸要求的快件提供紙箱加固包裝服務。然而,當前的標準存在顆粒度過於精細、尺寸差異不大,且對包裝操作方法、循環使用方案等未作明確說明等問題。在實際操作中,由於使用標準包裝盒需客戶自費購買,大部分客戶選擇自行包裝,導致標準包裝盒難以真正實施。
標準化包裝盒的研發及製造需要大量資金,而物流企業在整體行業利潤較低的情況下,更注重經濟效益。在缺乏國家明確政策指引時,企業難以大規模投入實踐。
快遞行業開放化程度高,競爭激烈,企業難以實現行業內的自我約束。外部企業和投資也因行業競爭等因素,難以進入快遞行業標準化包裝盒的設計和生產領域。多次循環使用包裝盒雖單次使用成本低,但初期投入相對較大,且目前傳統包裝方式下的包裝成本通常由客戶承擔。
在快遞包裝標準化的運作過程中,需要消費者的積極參與配合。但目前一方面缺少政府的大力引導,另一方面全民環保意識不強,導致消費者在這方面的參與度較低。
快遞包裝盒具有巨大的廣告潛力,年用戶規模達數百億且年增長速度超過 40%。與傳統平面媒體和新興網際網路媒體相比,快遞包裝盒廣告市場有待進一步發掘。目前,已有部分快遞網點嘗試在郵件上粘貼地產廣告,雖規模較小,但已呈現出快遞盒廣告業務的雛形。只要快遞上張貼的廣告內容對消費者有益,大部分消費者還是願意接受的。而且,相關法律法規並未明確禁止快遞包裹上發布商業廣告,這為快遞包裝盒廣告業務提供了發展空間。
亞馬遜的嘗試:2015 年 5 月,亞馬遜首次在快遞包裝盒上整版刊登第三方廣告,為宣傳小黃人電影,不同標準尺寸的快遞包裝盒對應不同的小黃人角色,引發用戶紛紛下單收集包裝盒。這一舉措為快遞業尋找新的盈利點提供了思路。
韓國快遞廣告的應用:韓國首爾的快遞廣告形式多樣,涵蓋快遞單、外包裝盒、包裝盒內部等位置,內容與快遞商品相關,且能降低快遞費用,實現了快遞公司、廣告主和消費者的多方共贏。
國內企業的探索:國內出現了 「一撕得」 紙箱,不僅具備良好的防拆功能,還有望成為精準廣告營銷平台、包裝行業 B2B 交易平台和物流行業的數據入口,為快遞包裝盒廣告業務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快遞包裹的無序包裝嚴重製約了郵政企業的發展,影響了收寄、網運、分揀以及投遞等環節的標準化和現代化進程。快遞包裝盒廣告業務的開展,有望推動整個行業郵件包裝標準化,從而規範郵政企業的內部作業環節,提升服務質量和企業形象。
由於缺乏統一標準和強制管理辦法,郵政信息系統對郵件的體積規格和重量記錄不詳細,限制了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新興技術的應用。實現快遞包裝標準化,有助於完善郵政信息系統,提高對郵件信息的掌握程度,從而更好地利用新興技術,優化物流運作。
快遞包裝標準化實施後,確定標準化的包裝基礎尺寸及系列尺寸,能使郵件在運輸搬運工具和倉儲空間中實現更高效的利用。統一標準下,包裝容器可在不同產品間通用,減少回收步驟,提高流通效率,節約包裝材料,降低包裝成本。同時,標準中對包裝材料選擇和包裝操作規範的說明,有助於降低包裝材料損耗,提高重複利用率,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在快遞行業競爭激烈、成本不斷增長的背景下,郵政企業需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中國郵政擁有眾多業務平台、大量客戶資源、百年品牌力量以及完善的渠道資源,通過在快遞包裝盒上開展廣告業務,如在集郵愛好者的郵件包裝盒上印郵冊宣傳、為郵政大客戶推薦金融產品、為網購食品的快遞包裹盒印各地特產美食等,不僅能增加收益,還有助於重塑郵政品牌形象。
郵政企業應全面調研郵件包裝現狀,分析問題,為制定適合當前市場環境的企業包裝標準提供依據。成立專業團隊負責標準制定,對包裝材料、包裝盒、包裝操作等內容形成完整的專業性文檔。將標準包裝盒的設計成果申報國家專利,促進包裝盒回收,為廣告業務創造優勢。
在包裝盒標準全面實施的基礎上,根據包裝盒的大小、材料,以及寄遞貨物的屬性或時間跨度制定廣告業務收費標準。在部分省或地市進行試點,不斷完善廣告內容、形式和資費等操作環節,為大規模應用積累經驗。
總結試點經驗,在郵政企業內全面推廣包裝盒廣告業務。利用郵政企業的市場優勢和品牌優勢,快速占領市場,獲得主導地位。隨著包裝標準化的推進,郵政企業內部網運投遞環節將發生深刻變革,提高分揀和分發效率,合理評估投遞員工作量,推動郵政企業向現代郵政企業邁進。
在開展商業化廣告的同時,製作宣傳快遞材料回收等環保公益廣告。這既能推動市場良性循環,又能爭取政府財政或政策支持,提升企業社會形象,獲得公眾認可。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作為大型國有獨資企業,在推動和主導制定行業標準方面具有天然優勢。掌握標準制定權,有助於郵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也能推動整個快遞行業的標準化和現代化進程。
隨著電商的繁榮,快遞業務量激增,2015 年達 206.7 億件,增速 48%,包裝問題凸顯。當前快遞包裝存在過度包裝、規格與材料不統一、循環利用率低等問題,標準化推進面臨資金、行業競爭及消費者參與不足等困境。但快遞包裝盒廣告業務潛力巨大,國內外已有諸多探索。對於郵政而言,開展該業務可規範內部作業、促進信息化、節約成本、發掘新增長點。郵政應科學制定標準,試點並推廣廣告業務,爭取政府與公眾支持,主導行業標準制定。通過這些舉措,郵政能在快遞包裝標準化進程中掌握話語權,實現自身轉型發展,引領行業邁向可持續發展道路,既提升經濟效益,又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
更多包裝盒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包裝盒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