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礦產行業分析報告 >> 銅精礦加工市場分析

銅精礦加工市場分析

2007-12-28 08:37: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曠日持久的2008年銅精礦加工精煉費談判終於塵埃落定,歷時兩個多月。中國銅原料談判小組(CSPT)小組負責人12月17日透露,國際礦業巨頭必和必拓公司分別與中國主要銅冶煉企業達成2008年度銅精礦加工費為47.2美元/噸(或4.72美分/磅),同時還取消了價格分享條款。這個標準比2007年下降了21%,比2006年下降了50%。那麼這次談判的結果對銅市場影響有多大呢?

  我們不妨從銅精礦加工精煉費近年的演變說起了。加工費是在銅冶煉廠把含銅30%-33%的銅精礦冶煉成含銅99%以上的電解銅過程中,向銅精礦供應商收取的一定加工費。據了解,加工費是冶煉廠利潤的主要來源,銅精礦的價格就是國際銅價減去加工費,因此加工費降低就意味著銅精礦價格上升,冶煉廠成本增加。所謂的「價格參與條款」,是多年來銅冶煉企業與供應商之間達成的利益分享慣例,它和加工費是銅冶煉企業的主要利潤來源。按規定如果LME銅價超過90美分/磅,礦山方面同意向冶煉企業歸還基價和市場價間差價的10%作為補償。

  此前幾年,國內的每噸銅精礦原料加工費一直保持上升的勢頭。從20美元一直到2006年初的200美元,而從2006年開始銅精礦的現貨價格開始呈直線下降。2006年下半年時銅精礦加工精煉費還是95美元/9.5美分,到了2007年就變成了60美元/6美分。2007年中期銅精礦加工費談判降至50美元/5美分,同時30多年來的價格分享條款首次被取消。就此一項中國冶煉廠將因此每年將少收入1.5億美元左右,相當於2005年中國88家銅冶煉企業利潤總額的五分之一。據我們了解到2007年1-8月份中國冶煉廠利潤為61.4億元,與2006年同期下跌了12.4%。國內雖然銅產量增長了,但是利潤卻下降了,這必然導致國內生產的積極性有所下降

  「目前,銅加工企業的成本為90美元/噸,60美元/噸就已不賺錢了,目前大多數使用進口銅精礦的銅冶煉企業都處於虧損狀態。」中國有色協會尚福山透露。

  業內人士透露,國內銅冶煉企業可能做好明年減產的準備,雖然部分企業冶煉產能進一步提升,但實際運轉將會下降。據悉國內第二大銅生產商中國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公司11月已經在第三季度關閉一家舊粗銅冶煉廠,該冶煉廠年產3萬至4萬噸粗銅,關閉該廠可能使公司電解銅目標年產量減少3.6%至5.5%,降至52萬至53萬噸。江西銅業(51.35,0.87,1.72%,股票吧)公司計劃在12月削減精煉銅產量大約30000噸,由於維修計劃影響。

  之所以出現這種悲慘的局面,最根本的原因是目前我們本身供給率過低,在原料上不得不受制於人。尚福山告稱,目前中國銅精礦仍然有60%以上的缺口需要依賴進口,這是個無法繞開的根源問題。必和必拓公司稱銅精礦市場2008和2009年仍將出現產量缺口,所以銅精礦加工費還將下降。尚福山認為,要想徹底解決供不應求的問題,國家有關部門應儘快對不符合產業政策和投資條件的銅冶煉投資項目進行清理整頓,因為,導致國內銅精礦嚴重短缺的主要原因,就是銅冶煉嚴重過剩。同時,加快國內銅礦資源的勘探和開發力度,鼓勵有實力的銅企業開發海外銅礦資源,提高資源自給能力。

  為了謀求合理的市場利益,CSPT企業計劃採取粗煉產能減產10-15%的計劃等措施,努力改變目前越練越虧的不利局面。如果減產能夠完全實施的話,中國2008年的減產數量就是34-51萬噸。這個數字對中國及全球的銅市場供需格局影響非常大。對此,我們可以進行合理的推算。

  我們通過統計及其修正得出,2007年全年的精銅產量增長14%約為42萬噸,達到342萬噸;進口量增長131%約為77萬噸,達到135萬噸;消費增長10%約為39萬噸,達到424萬噸,供需平衡導致53萬噸的供應過剩。2007年底的53萬噸過剩將會轉化為2008年初的社會庫存。由於2006年的下跌導致企業清庫,所以2007年初基本上沒有社會庫存了。

  2、2008年的預測數據沒有考慮到年初庫存因素

  資料來源:安泰科、海通期貨

  對於2008年,我們預計精銅產量約308萬噸,主要考慮到減產因素(按減產10%估算),淨進口約135萬噸,維持正常的進口水平,消費量約466萬噸,維持2007年的增長率(10%)估算,那麼2008年供應存在23萬噸的缺口。如果我們考慮2008年初庫存(53萬噸)的因素,這是非常重要的,那麼2008年的社會庫存將會降低到30萬噸(剩餘)。

  如果我們再考慮到國儲補庫的因素,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國儲年初吸儲20萬噸,那麼2008年的流通和消費終端的企業庫存將會降低到10萬噸(剩餘),這根本不足以維持消費企業的需要,必然導致2009年供應出現季度的緊張。如果國儲吸儲超過30萬噸,那麼2008年的流通和消費終端的企業庫存(剩餘)就枯竭了。這種緊張局面得不到緩解就會傳導到2009年,導致2009年很長一段時間裡供應仍會非常緊張。

  如果2008年實現減產15%(約51萬噸)的話,那麼供需矛盾還要激化。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經歷了2007年第四季度短期供應過剩之後,2008年全球銅市場供應仍然非常緊張,並且會將這種緊張局面延續到2009年,因此銅市場的牛市格局並沒有結束,並不會因為2007年第四季度的深幅調整而改變,牛市在2008、2009年延續還是可以預期的,2008年內突破10000美元也是可以預期的。

更多銅精礦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銅精礦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