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手機終端行業分析報告 >> 小靈通未來走向的分析

小靈通未來走向的分析

2008-02-25 14:27: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小靈通市場萎縮成為必然趨勢

  NTT DoCoMo停止小靈通運營,緣於近年來小靈通用戶數量正在逐漸減少,業績不佳,甚至成為經營的拖累,僅2003年度小靈通業務營業損失就增大到約合人民幣27億元。

  在我國,據信產部《2007年1-11月通信行業運行狀況》顯示,固定電話用戶從2007年8月份起連續4個月出現負增長,其中僅11月份就減少137.6萬戶。2008年1月中國電信及中國網通雙雙發布公告,稱固定電話用戶數2007年12月分別減少148萬戶和253萬戶,用戶流失進一步加劇。其中,2007年1-11月份小靈通用戶減少374.6萬戶,用戶總數降至8688.3萬戶,在固定電話用戶中所占的比重為23.5%,比2006年底下降1.3%。固定本地電話業務收入比去年同期減少4.9%,在電信業務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2006年同期下降了4.02%。而且,這種趨勢正變得越發嚴重。

  業界一致認為,移動運營商在全國範圍內的資費下調和逐步實施單向收費使得很大一部分小靈通用戶轉向GSM和CDMA網絡是造成固定電話(包括小靈通)市場萎縮的主要原因。因為隨著手機資費一再下調,以及移動運營商逐步推進單向收費,對以資費低廉為最大賣點,而又不能漫遊、機型有限、網絡並不完善的小靈通而言,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從而導致了2006年國內固話本地通話量增長率為-4.5%,固話經營從「增量不增收」進入「減量減收」的困境。在這種壓力背景下,2007年中國電信、中國網通開始在行業競合方面採取切實措施,主動停止了小靈通網絡投資。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在2006年中報發布時就曾表示,中國電信決定,未來會逐步減少小靈通投資,直至僅維持網絡運營即可。中國電信2006年上半年在小靈通上的資本開支縮減為15.9億元,同比下降了66.2%。

  有人認為,小靈通的衰退是運營商過度依賴低資費話音業務的結果,如果大力開發小靈通數據業務,將實現小靈通的「救贖」。但實際情況不容樂觀。中國電信在話音業務優勢降低後,也打算將數據業務作為小靈通的原動力。在對小靈通進行了相關研究升級後,在小靈通上進行了數據業務的開發,但是效果並不理想。究其原因,其最大障礙並非小靈通的技術原因,而是固網運營商還缺乏移動運營經驗,同時還有待開發CP(內容提供商)和SP(服務提供商)資源。小靈通用戶對增值業務的需求也遠遠落後於移動用戶。據易觀國際調查,只有21%的小靈通用戶使用過簡訊業務,22%的小靈通用戶對彩信功能有需求。以小靈通無線上網業務為例,CNNIC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國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人數為5040萬人,而小靈通的總體用戶只有8000多萬戶,使用小靈通上網的用戶更是微乎其微。更需指出的是,在使用移動設備上網的網民中,居住在城鎮的網民所占比例為81.4%,居住在農村的網民所占比例為18.6%,這對於大力拓展三四級市場的小靈通絕對不是個好消息。這進一步證明,想以數據業務的開發和推廣來挽救小靈通頹勢的設想是不切實際的。應該看到小靈通大規模網絡擴張和產品推廣的時代已經過去,由此帶動的慣性增長也在逐漸消失。

  3G的戰略替代使小靈通失去戰略地位

  小靈通的誕生是固網運營商為了更有效地抗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爭奪用戶的壓力,在這一點上小靈通不辱使命,而且令本己在日本進入成熟及衰退期的小靈通在中國大放異彩,鼎盛時期甚至成為拉動固網運營商的業務收入、ARPU值和新增用戶量的主力,成為固網運營商的重要戰略高地。然而,斗轉星移,從2006年起隨著移動替代固話的趨勢不可能阻擋,小靈通的戰略地位也逐步下降。

  目前,在我國電信運營市場,移動替代固話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僅2007年11月行動電話用戶就新增793.2萬戶,1~11月份,全國行動電話用戶新增7832.1萬戶,用戶總數己達到5.4億戶。移動替代固話的趨勢還體現在業務收入上,移動通信收入依然占據半壁江山,在2007年1~11月份達到50.79%,而傳統的話音業務(固定+長途電話業務)收入總和才僅僅為40.82%。移動通信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17.9%,在電信業務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99%。

  特別是在走進2008年之際,固網運營商隨著轉型的不斷深入,其戰略重點加速向全業務經營傾斜。王旭東部長在《全國信息產業工作會議》上部署2008年任務時表示,要積極推動電信企業全業務經營方案儘快出台。同時,全業務經營與轉型、TD-SCDMA並列成為電信業2008年的「三大主題」。這不僅預示著3G呼之欲出,更預示著固網運營商夢寐以求的3G牌照即將塵埃落定。固網運營商不僅把3G當作一個企業飛躍的契機,更是戰略轉移的好時機。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指出,中國電信在網絡綜合服務能力、服務和業務創新、綜合信息服務的開拓、人財力的儲備等方面,已經做出積極的部署和投入,提前為未來全業務經營(特別是3G)打造堅實的基礎。

  因此,不能僅把3G的崛起和小靈通的逐漸沒落看成是純粹的技術替代,雖然二者並非沒有替代性,但是這種替代性不在於產品和技術本身,而在於戰略地位的替代。作為固定電話網絡的擁有者,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已經穩坐固話的頭把交椅,即使是其它電信運營商染指固話業務,這種影響也是有限的。但是隨著3G牌照頒發的臨近,中國的移動通信業面臨著第二次洗牌的局面,作為在以前移動市場上沒有施展空間的固網運營商來說,這無疑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必然要把3G作為加速自己發展、打造世界級全業務經營電信運營公司的戰略機會。從這個意義上而言,3G的戰略地位與小靈通相比顯然不在一個數量級。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必然會減少對小靈通的投資,從而將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到3G的開發和運營上來。在移動替代固定的大趨勢下,3G對於固網運營商而言就是具有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的戰略問題。所以,3G的興起和固網中小靈通的衰落是一種戰略替代的必然,也是固網運營商戰略選擇的必然。任何小靈通在技術改進或業務創新上的努力雖然可以拉近兩者技術或業務的距離,但卻改變不了兩者興衰的不同結局。

  繼續發揮小靈通存量市場的作用

  雖然小靈通的黃金時代己經過去,走向衰退亦成必然,但中國小靈通市場畢竟仍有8000多萬戶的用戶規模,已建設運行的小靈通基站達100萬個以上,這是一筆不容忽視的巨大市場和財富,如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是考驗運營商乃至政府主管決策部門的重大課題。

  首先,擁有小靈通網絡和運營權的固網運營商,不會在3G的進入期和成長期放棄小靈通,將使其與3G網絡並存相當長一段時間。正如中國網通市場部人士表示,如果今後網通獲得3G牌照,網通還會繼續為已有的小靈通用戶提供服務。3G業務發展初期,小靈通與3G業務存在用戶有所交集,但並不完全重合,小靈通仍然存在終端簡單、價格低廉的優勢,主要會面向中低端用戶。最重要的是,固網運營商將目前擁有的8000多萬戶小靈通用戶作為在3G時代競爭的重要籌碼,在與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客戶爭奪中,將現有的小靈通用戶轉化為3G用戶顯然是明智之舉。而且,小靈通增值業務對於增加客戶黏性,減少小靈通用戶向3G用戶的轉換成本顯得格外重要。比如,2007年8月中國電信與國內易查手機搜索合作開展了小靈通手機搜索業務,以增強小靈通用戶對無線數據業務的應用體驗,幫助小靈通用戶更快捷、更精確地找到感興趣的信息資源,作為向3G時代衝刺的關鍵一步。另外,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推出的「靈通無繩」業務也是小靈通升級方案之一,該方案就是將座機和小靈通捆綁起來,將固話與小靈通共用一個號碼,在家可用做固話,在外可用做小靈通,為固網運營商在3G時代走向固定-移動融合策略(FMC)取得先期經驗。

  從上述分析可見,進入全業務運營後,固網運營商在小靈通策略上除保證一部分中低端小靈通用戶以話音為主的業務延續外,主要目的是促使和帶動大部分小靈通用戶向3G轉網,從而成為固網運營商進入3G領域後的中堅用戶群。為達到此目標,小靈通網絡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必須保持高水準的運行狀態,以避免小靈通用戶中途向其他運營商轉網。同時,開發小靈通數據業務,以利於為小靈通用戶轉網3G提前進行體驗。但是,這種策略決不是將小靈通網絡逐步向3G升級,甚至與3G長期共存,否則,將出現像中國聯通的G網與C網雙網互搏的尷尬局面,不利於固網運營商3G的成長。另外,小靈通的數據業務也不應做大做強,不能對固網運營商以數據和多媒體業務為主的3G造成衝擊。

  另外,站在國家的立場,為了小靈通網絡的保值增值還存在一種選擇,即將小靈通網絡從全業務經營的固網運營商中剝離出來,組建獨立的小靈通運營企業。

  在日本NTTDoCoMo停止並退出小靈通運營後,日本的小靈通並未消亡,反而在Willcom公司獨立運營下有了一定的發展。現在Willcom公司每月新增小靈通4萬戶用戶。一年增長50萬戶用戶。Willcom公司認為資費絕不是小靈通取得優勢的決定性原因,也並不是低價的代名詞。在日本,已經超過了原有的小靈通落後概念,成為一種足以與3G抗衡的高科技新產品,很受日本青年人的歡迎。通過軟體升級,小靈通的數據通信能力可達到384Kbit/s;在靜止的時候,速率能達到1Mbit/s。Willcom公司對小靈通的改造不止於技術,更開發了許多新的商業模式。遍布東京街頭的自動售貨機中有許多已經安裝了小靈通通信晶片,安裝了晶片的機器會自動向總部報告當天或實時的銷售情況,以便統計和及時向機器中補充新的飲料。在醫院等一些特殊行業,小靈通也因為其固有的低輻射優勢爭取了客戶。

  在我國,企業用戶、專網運營等行業市場被業內人士認為是小靈通存續的希望。時至今日,這些行業市場仍然是小靈通業務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未來市場在話音功能萎縮後,運營商可以通過對專網的建設和行業用戶的擴張來提升小靈通的增值空間。目前許多大型企業,尤其是IT行業的廠商都採用小靈通作為集團電話使用,聯想和惠普就是如此。隨著移動辦公趨勢的逐漸明顯,採用小靈通作為集團電話、企業電話使用將是小靈通很好的機會。而且,這些優勢是行動網路取代不了的。小靈通有很多獨特的優點可以被發掘利用,持續適度投資小靈通,還有很多市場機會。

  當然,小靈通獨立運營的模式需要在國家對電信業建立平衡並充分競爭的大格局中去考量,但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結束語

  作為全業務經營的固網運營商,3G是主要的戰略重點,3G發展與小靈通衰落是戰略地位轉變的必然結果。今後,小靈通的存續價值僅體現在為3G保留和輸送用戶,在3G之前為用戶提供無線數據業務的應用體驗,降低小靈通用戶向3G的轉換成本,以及拓展一些行業市場。待3G進入成熟期,小靈通的存續使命即告結束,小靈通的消亡無可避免。

  如果小靈通脫離固網運營商另起爐灶,還可能憑藉技術升級和業務創新,在電信市場的競爭中開闢一片天地。

更多小靈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小靈通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