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簡稱「工信部」)統計,輝煌時曾在全國擁有近億用戶的小靈通目前僅剩下一千萬用戶。而據中國電信介紹,目前廣州約有數萬用戶。除了被大量用於公用電話,北上廣等國內一線大城市的小靈通號碼有不少都被「皮包公司」用作「虛擬辦公室號碼」。有律師提醒,類似的「小靈通虛擬辦公室」很可能隱藏法律風險,很可能被用於詐騙。
現狀 用戶從1億降到1千萬戶
為騰出更多通信頻段供3G 和4G發展使用,此前國家工信部曾要求截止到2011年底,徹底清理小靈通頻段。不過兩年過去了,小靈通手機仍有客戶使用。根據近日工信部統計數據,截止今年3月底,我國小靈通用戶數僅剩1000萬戶左右。而在最高峰時,小靈通用戶量曾高達1億戶。
目前不但運營商不再對小靈通網絡進行投資,相關廠家亦基本停止生產小靈通設備。在淘寶網上小靈通終端品種和交易均乏善可陳,小靈通用戶量持續減少直至網絡關閉似乎是遲早的事情。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據工信部近日公布數據估算,儘管用戶大減,但在2012年全年每個小靈通用戶平均通話仍達746次,相當於每天平均通話兩次以上,表面上看似乎很多用戶依然對小靈通情有獨鍾。
誰還在用小靈通
一:公話話吧
目前廣州小靈通用戶仍有數萬戶。不過對於「每天通話兩次以上」的數據,有運營商人士則表示並不信服。「這數萬用戶中,相當一部分是公話話吧用戶。」這些公話話吧的使用率龐大,讓其他小靈通客戶的使用量「被平均」。
「最早的小靈通網絡大概是2002年左右開始建設的,經過10多年運行,小靈通基站設備開始老化。」中國電信相關人士表示,一旦某個區域的小靈通基站設備老化到不能用,就會被拆除,不會再維護更新。因此小靈通網絡的使用範圍勢必會一步步縮小。
這是否意味著,一些小靈通使用率很高的公用電話「話吧」很可能「突然死亡」,影響生意? 「我們的客服人員經常撥打這些小靈通用戶的電話,希望勸說他們轉移到CDMA網絡,但大部分時間相關號碼都沒有人接聽。」中國電信相關負責人表示,用戶只需要自行購買一台CDMA手機或CDMA制式的無線固話,就可以相同的套餐資費轉移到CDMA網絡上。「由於小靈通使用範圍不斷縮窄,因此一旦發現小靈通不好使用,就應該考慮更改網絡。」
伴隨著小靈通網絡逐步廢棄,運營商是否擔心遇上要求索賠的「小靈通釘子戶」?相關中國電信人士表示,由於在工信部的文件中小靈通「早已退市」,因此運營商繼續提供服務已經是為體現「為消費者考慮」的原則。
二:「虛擬辦事處」
跟在大城市的商住兩用公寓租個套間就可以註冊家公司類似,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大城市,由於號碼看上去跟固話一樣,不少小靈通號碼成為「皮包公司」在「京滬」的「虛擬辦公室」號碼。
在淘寶網上輸入「小靈通」等關鍵字,就會出現大量銷售「小靈通呼轉」業務的商家。在其中一個網店,商家如此描述這一業務:「比如你其實不在北京,但因為公司業務需要,需要客戶撥打北京的8位010開頭的電話來聯繫,但010的號碼只可以北京地區使用。這時候你可以通過購買這個號碼,並通過呼叫轉移到你使用的手機上,實現虛擬北京辦事處,方便公司和個人業務發展!」
言下之意,小靈通轉移業務是為了營造一種「我人(公司)在北京(或上海)」的假象,實際上撥打該小靈通號碼唯一的用處就是轉移到外地的手機或固話上。
警惕:網店買卡無需身份證
在小靈通呼轉業務的價格以北京的呼轉業務最貴,價格為150元,激活後還要30元的每月最低消費。而浙江、廣西、山東等城市的呼轉業務則僅需10元就有交易。
儘管網店都寫明「不准違法使用,後果自負」等類似字眼,但顯然類似業務均會有法律風險。比如,不少網店都明確表示「購買卡無需提供身份證」,因此很可能被用於詐騙。由於以前購卡沒有「實名制」要求,所以對於當下小靈通卡流通是否需要身份證也沒有規定,商家也就鑽了法律空子。而有律師向記者表示,即使你是合法使用者,也會面臨風險。比如在使用某個小靈通號碼呼轉後一段時間後不再使用,原小靈通號碼又被店家轉售給他人,但聯繫人很可能仍撥打該固話號碼。
更多小靈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小靈通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