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生態經濟正在成為新一輪經濟發展的主題。同時,按照和諧社會的建設要求,切實提升民生水平,也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如何統籌協調好生態經濟發展與民生水平提升二者之間的關係,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踐中必須堅持的原則和方向。
建設生態文明是十七大提出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要求。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人與社會的發展等諸方面的關係。
培育和發展生態經濟是今後長期的產業導向和選擇。生態經濟的本質是把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生態環境可承受的基礎之上,在保證自然再生產的前提下擴大經濟的再生產,從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建立經濟、社會、自然良性循環的複合型生態社會系統。因此,必須創立生態經濟的發展模式,做到資源開發與資源培植相結合,使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相協調,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多贏。這樣,才能真正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生態經濟發展戰略是經濟與社會科學發展的宏觀戰略選擇,民生問題則是社會發展和穩定的微觀基礎,必須統籌兼顧。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發展生態經濟與提升民生水平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但在具體實踐中,由於主客觀各種因素的影響,出現了發展生態經濟與提升民生水平不一致,甚至相背離的傾向。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理性認識與實踐探索不匹配。各地對發展生態經濟與提升民生水平兩者間的關係雖然有一定的認識,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往往不自覺地割裂發展生態經濟與提升民生水平間的內在聯繫,為發展生態經濟而發展生態經濟,為提升民生水平而提升民生水平,還未深刻認識到發展生態經濟只是一種手段,而提升民生水平才是根本目的。發展生態經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財政相對寬裕的地區在推進生態經濟發展的同時,尚有一定的財力用民生水平提升,而經濟欠發達、基礎較薄弱的地區,易出現占用民生投入、影響群眾利益的現象。
2、發展定位與地區發展實際不協調。生態經濟是經濟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出現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包括農業生態經濟、工業生態經濟和服務業生態經濟等多種產業類型,具有資金投入大、投資周期長、人力資源要求高等特點。但不同類型生態經濟的發展條件也是有差別的,工業和服務業生態經濟發展條件相對較高,而農業生態經濟則相對較低。因此各地在推進生態經濟發展時,要因地制宜,基於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選擇符合地方特色的發展模式,不能因為工業和服務業生態經濟附加值高,短期效益顯著,而脫離發展階段,盲目跟進,提出不切實際的數量目標要求。
3、利弊權衡與博弈不對等。生態經濟作為高端產業和朝陽產業而倍受青睞。然而有些地方在招商引資過程中,迫於區域間的同質競爭,明知有弊,也往往開出有損民生的優惠條件,大包大攬,不計成本。或是將土地以極低的價格出售,或是給予各種性質的利益返還,甚至「過度熱情」,原本應由企業投入的相關建設,地方政府也給予買單。
發展生態經濟和提升民生水平是科學發展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必須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堅持同步規劃和科學規劃是發展生態經濟、提升民生水平的重要前提。發展生態經濟是科學發展大背景下對過去粗放型發展模式的顛覆,又是緩解環境承載壓力的必然選擇。提升民生水平是黨的宗旨的根本要求,也是以人為本的最現實的體現,民生不僅關係著百姓的切身利益,反過來也影響著我國現代化的進程,因為發展需要穩定的社會環境,發展需要強有力的內需支撐,這都離不開民生水平的提高。因此經濟發展需要規劃,提升民生水平也需要同步規劃。各級黨委政府在決策中,要同時關注兩者各自的特徵和內在聯繫,將兩者同步和科學地規劃,改變以往只重經濟發展規劃而輕視民生髮展規劃的傾向。
發展生態經濟必須始終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發展生態經濟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因地制宜地選擇發展模式。譬如中西部地區應以保護生態為首要條件,在此基礎上控制人口,利用比較優勢適當發展生態經濟,比如發展風能等等。在東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則應繼續降低能源消耗,走集約發展之路,在注重修復曾遭損害的生態環境的同時,積極拓展生態經濟新的產業領域。
加快社會保障機制和民生提升機制的建設。民生問題的本質是不斷滿足群眾的物質與文化需求,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發展階段,民生需求是動態變化的。目前我國的民生保障水平還處於較低層次,其提升機制也尚未建立,原有的農業社會及半工業社會的社會保障體系已經不能適應生態經濟的發展要求,生態經濟的發展亟需更加健全的民生保障體系來支撐。各級黨委政府要創造條件、引導民智、服務民生,在滿腔熱忱地抓生態經濟建設的同時,統籌考慮好民生髮展問題。在生態經濟戰略實施起始就從制度和操作層面上統籌安排,從政策上予以具體體現,讓人民群眾理解黨和政府的政策取向,共同參與和推動生態文明的建設。(來源:新華日報)
更多生態經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生態經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