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兩年,全球經濟放緩,中國市場經濟從「亂」到「治」。中國商業環境出現前所未有的大變局。人民幣升值、用工荒、原材料漲價等因素致使鞋企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
在這種背景下,很多企業的「硬擴張」模式失靈了,中國企業實施轉型,實施「軟重生」,成為必然。而眾多沒有高附加值的中小企業,沒有真正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沒有占據某個獨特市場位置的企業,如果無法實現「軟重生」,就會在優勝劣汰的全球大洗牌中,越來越艱難,甚至消亡。
「軟重生」,就是企業要在發展理念、價值定位、商業模式、人力資本、融資模式、創新方式、併購擴張、成本控制、社會責任等多方面進行全面改造和創新,主要通過新商業模式、新管理模式來驅動企業成長,最終的目標,是實現企業「變新、變精、變綠、變快、變柔、變尖、變仁、變輕、變高、變長」,不需要對產業上下游、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進行粗暴掠奪,依靠創新、品牌、文化、人力資本、管理等「軟實力」,就可以驅動企業成長。
從「硬擴張」到「軟重生」即意味著企業的轉型,對於所有身處「風暴」之中的鞋企們來說,轉型是它們擺脫困境、探索出路的重要手段。對它們來說,這場轉型之戰能不能打得贏,直接關係到它們能不能繼續存活下來。但轉型之路談何容易,「軟實力」並不是說提高就能上到一個高度。
認清危機
危機不是今天才有的。事實上,從2008年開始,原材料、人力成本開始上漲,製鞋工業的危機就已經開始了,只是當時外部危機沒有明顯呈現,因而大多數企業一直走下去,並沒有感覺到問題的緊迫性。而現在的危機其實是多年積累下來的問題全都在短時間內爆發出來,這讓企業很難承受。
另外,遭遇當前的困境,中國的鞋企不是第一家,也不會是最後的一家。當年日本、韓國,以及我國的台灣、香港等地的製鞋企業也同樣經歷過我們目前類似的情況,即是說產業的升級轉型是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環節。儘管這一過程會帶來一陣劇痛,但之後卻又是光明的發展之路。認清了這一點,我們的企業就有了度過這一關的信心。
浴火重生
我國的大小企業面對的國內外環境其實是一樣的,但是有些企業行動快速,努力改變過去的狀況,不斷調整企業自身資源去適應環境,從而獲得了發展。相反,如果只是等待,那換來的是企業資源的消耗,錯過重生的機會,趕不上未來的發展,最終必將被淘汰出局。所以,企業要想「重生」,必須要「變」。
1.變新——創新永遠是應對危機的最好辦法。創新能解決困擾企業的老問題。星期六鞋業曾因鞋楦的設計大傷腦筋,後來成立了電腦鞋楦設計製作部門,採用了由中意技術合作愛瑪數控機器廠提供的整廠規劃及主要設備,使得鞋楦設計不但不是障礙,反而成了本企業的優勢。這就是技術創新,生產設備更新的功勞。同樣,遇到新問題更需要新思路,新辦法。在這新的國際和行業形勢下,我們企業更要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生產管理要新,產品也要新。
當然,一個品牌的誕生,光有產品還是不夠,只有人們願意購買你的產品,對你的產品津津樂道,品牌才能塑造起來,在這個過程中,營銷就成為最關鍵的一環。
而在當前形勢下,更靈活、更低成本的營銷渠道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在鞋業營銷領域中,基於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漸漸進入消費者眼中。據專家表示,面對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加劇、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的形勢,電子商務無疑成為幫助企業走出困境最為可靠的手段之一。電子商務不僅大大降低了傳統商務流程的人力和物力成本,突破了時空限制,令交易活動更加便捷、效率更高,同時因其開放性和全球性,也能為企業創造更多貿易機會。
2.變綠——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美好的環境是我們生存的基礎,保護環境也是製鞋企業必須履行的社會責任。同時,綠色生產也為企業帶來了好處,節能、環保技術更新促成的是成本的下降或健康產品的熱銷。奧康集團經反覆標準測試後,規定每雙鞋底的刷膠量必須控制在20至25克,比原來節省幅度超過20%,這不僅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也減少了有害膠的使用量,使產品更加環保。
3.變尖——企業高精尖,產品高精尖。企業首先一定要明白,高科技的運用不是一次簡單的資金投入,而是一場思想的轉變,一場投資方式的轉變,一種影響企業命運的企業運營策略的轉變。行業內的安踏、特步等企業紛紛投入巨資建立一流的科技研發中心,研製具有自主科技含量的產品,芯技術、納米技術、鋼性彈力緩震系統、3D龍骨透氣系統接連登場。它們每一項都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4.變仁——社會責任。中國康奈鞋業一直是中國鞋業的標杆,扛起民族名牌的大旗,承擔振興中國鞋業的社會責任,把品牌專賣店開到全世界去,為民族爭光。
雙星掌門人汪海也曾說:「創名牌就是最大的愛國,創名牌就是最大的政治」。在汪海看來,創民族品牌,不僅是雙星繼續生存發展的需要,更關乎國家的實力,民族的命運。因為在他看來,自主品牌包含的民族感情、民族精神、民族志氣,遠比品牌的經濟價值更重要。
更多製鞋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製鞋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