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環保設備行業分析報告 >> 我國污水處理設備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污水處理設備發展現狀分析

2012-10-17 13:45:11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十二五」期間,伴隨著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水處理、供水規模的不斷提高以及污泥處理、中水回用比例的提高,水處理行業將迎來大量的發展機會。總體可以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已建、在建污水處理項目數量巨大,國家對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要求更加嚴格,從一級B提高到一級A,現存的很多污水處理廠需要進行升級改造。

  其次,「十二五」規劃污水年處理量將達500億立方米,省會和地級市仍是建設的重點,「十二五」期間有建設需求的城市共379個,新增設施的處理規模將以中小規模為主,但保持持續增加態勢。

  第三,隨著城鎮人口的不斷增加,我國淨水廠也存在著新建和擴容的需求,同時「十二五」對於引用的標準也進行了提高,從35項標準,提高到了106項。

  最後,根據國家節能減排和發展低碳經濟的要求,城市污水處理將以污染物減排為重點,污泥處理及污水再生利用,將成為行業發展的新熱點。中國的水處理市場在未來很長一個時期都將處於一個「黃金增長期」。同時,水處理自動化系統的國產化也將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自動化產品在水處理市場應用非常廣泛,未來新建項目和改造項目都將帶動PLC、變頻器、各種儀表、SCADA等一系列自動化產品市場的增長。伴隨著水處理行業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行業對自動化監控軟體的需求增長;同時隨著城鎮項目的增加,項目對系統要求相對較低,並且由於這樣的中小型項目成本受到一定限制,在未來城鎮項目中,中小型PLC應用增加,本土品牌的變頻器應用將會增加。

  根據中國報告大廳《2012-2016年中國污水處理設備行業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顯示,國內污水處理設備的生產始於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當時產品的標準化、成套化、系列化水平很低,定型產品較少。進人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先後對主要污水處理設備製造企業進行了技術改造,提高了製造能力和製造水平,城市污水處理專用設備和與之配套的通用設備的生產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目前,日處理5、10、25、50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全部或主要設備都可實現國產化。其中,國產的微孔曝氣器、高強度曝氣機、帶式壓濾機、各類格柵除污機、刮泥機、刮砂機、曝氣轉刷、曝氣鼓風機、大型污水泵、潛水電泵等已基本上能夠適應國內市場需求,還有部分產品出口。

  在產品設計方面,從日處理5萬噸到50萬噸規模的污水污泥提升系統、機械過濾沉澱系統、曝氣處理系統、污泥脫水處理系統等國產設備,已相當於國際20世紀80年代水平,並能夠提供成套設備。但在沼氣發電系統、在線監控系統等方面,國產設備與國外已開發國家相比,尚存在較大差距。在一些國際20世紀90年代最新形技術裝備領域,還存在空白有待填補。

  在產品水平方面,能耗較大的鼓風機、水泵等產品,單機設備效率已接近國際20世紀80年代水平。成套產品的總體水平相當於國際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水平。

  已開發國家污水處理設備目前已達到高度現代化水平,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設備已實現標準化、定型化、系列化和成套化,已構成門類齊全、商品化程度高的水處理設備工業。

  二是水處理單元設備,如沉澱、過濾、萃取、吸附、微濾、電滲析等已形成專業化規模生產,品種、規格、質量相對穩定,性能參數可靠,用戶選擇十分方便。

  三是城市污水成套設備向大型化發展,工業廢水處理設備隨著工藝的成熟而趨於專門化、成套化。

  四是與水處理相配套的風機、水泵、閥門等通用設備已逐步實現專門化設計,並組織生產,以滿足特殊需要。

  五是水資源緊張、水體富營養化、飲水安全導致廢水深度處理設備和消毒設備有相當程度的發展。

  六是厭氧處理技術重新引起重視,促進了厭氧處理設備在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上的應用。


更多污水處理設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污水處理設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