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著名水鄉,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在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東方鎮長蘭村,村邊青山莽莽,有著500多年歷史的長蘭堰穿村而過,水質清冽。雖是初冬,村莊裡依舊鬱鬱蔥蔥,一派江南農村的和美景象。
這只是縉雲農村的一個縮影,縉雲縣近年來靠著山好水好的自然環境發展「美麗經濟」,村民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而這一切,還得從幾年前的治水說起。
據2016-2021年中國水處理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了解,2014年,縉雲縣全民動員推進「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的「五水共治」行動,捧回了全省首批「五水共治」優秀縣「大禹鼎」;2016年,國家級生態縣成功創建,見證著縉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蛻變。
這一切,都來之不易。
長蘭村的長蘭堰是一條有500多年歷史的人工水渠。幾十年來,由於缺乏疏浚管理,長蘭堰淤積嚴重,垃圾填塞,成了一條臭水堰。與「臭水堰」相應的是長蘭村的「糟糕狀況」。「環境一塌糊塗,糾紛矛盾重重,村里樣樣工作都排在全鎮最後。」村民童群華說。
2014年3月初,村里決定整治長蘭堰。作出決定的第二天,鎮、村幹部就捲起褲腳跳進臭水溝,鏟雜草、清淤泥。幹部們的熱情也感染了當地村民,越來越多的村民都自發來現場義務幫工,出錢出力。
短短3個月裡,水渠清淤築坎、鵝卵石砌花壇、空地見縫插綠……如今的長蘭村美不勝收,村民紛紛感慨「家在花園中」、「令城市人羨慕」。
治水的故事發生在縉雲縣大大小小每一個村落。此前,新建鎮筧川村通過專業環保公司設計規劃,全村95%以上家庭的生活污水完成納管,結束了「污水橫流」的局面。
受益於治水的美麗鄉村開始發展起了「美麗經濟」。啟動「活水進村」,村中水域放養3萬多元的觀賞魚;集中拆除違章建築、鴨棚和豬圈,建成沿路、沿溪兩沿景觀森林帶和村級綠化公園……如今的筧川村,吸引了一批批遊客紛至沓來,帶動了當地的旅遊、餐飲、住宿、服務等行業發展。
筧川村黨支部書記施頌勤說:「通過『五水共治』改善了環境,村民依託好環境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收入還比外出打工提高了,心情自然更好了。」
縉雲縣還因勢利導,鼓勵外來資本發展民宿等產業,對當地村民生活水平提升起到了「二次帶動」。
近年來,清荷別院、仙都攝影主題客棧、詩然從慢、山水鄉間等民宿陸續在縉雲「落腳」。提起縉雲,在城市人心目中早就不再是「山窩窩」,而是充滿詩情畫意的休閒之地。
更多水處理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水處理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