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傳感器行業分析報告 >> 世界傳感器技術研究現狀

世界傳感器技術研究現狀

2012-11-08 09:58:42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傳感器是新技術革命和信息社會的重要技術基礎,是現代科技的開路先鋒,美國早在80年代就聲稱世界已進入傳感器時代,日本則把傳感器技術列為十大技術之創立。日本工商界人士聲稱「支配了傳感器技術就能夠支配新時代」。世界技術已開發國家對開發傳感器技術部十分重視。美、日、英、法、德和獨立國協等國都把傳感器技術列為國家重點開發關鍵技術之一。

  美國國家長期安全和經濟繁榮至關重要的22項技術中有6項與傳感器信息處理技術直接相關。關於保護美國武器系統質量優勢至關重要的關鍵技術,其中8項為無源傳感器。美國空軍2000年舉出15項有助於提高21世紀空軍能力關鍵技術,傳感器技術名列第二。日本對開發和利用傳感器技術相當重視並列為國家重點發展6大核心技術之一。日本科學技術廳制定的上世紀90年代重點科研項目中有70個重點課題,其中有18項是與傳感器技術密切相關。美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成立了國家技術小組(BTG),幫助政府組織和領導各大公司與國家企事業部門的傳感器技術開發工作。

  傳感器技術是一項當今世界令人矚目的迅猛發展起來的高新技術之一,也是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它與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構成信息產業的三大支柱之一。如果說計算機是人類大腦的擴展,那麼傳感器就是人類五官的延伸,當集成電路、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時,人們才逐步認識信息攝取裝置--傳感器沒有跟上信息技術的發展而驚呼「大腦發達、五官不靈」。傳感器開始受到普遍重視,從八十年代起,逐步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股「傳感器熱」。

  美國國防部將傳感器技術視為20項關鍵技術之一,日本把傳感器技術與計算機、通信、雷射半導體、超導並列為6大核心枝術,德國視軍用傳感器為優先發展技術,英、法等國對傳感器的開發投資逐年升級,原蘇聯軍事航天計劃中的第五條列有傳感器技術。正是由於世界各國普遍重視和投入開發,傳感器發展十分迅速,在近十幾年來其產量及市場需求年增長率均在10%以上。目前世界上從事傳感器研製生產單位已增到5000餘家。美國、歐洲、俄羅斯各自從事傳感器研究和生產廠家1000餘家,日本有800餘家。

  具有感知能力、計算能力和通信能力的無線傳感器網絡(WS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綜合了傳感器技術、嵌人式計算技術、分布式信息處理技術和通信技術,能夠協作地實時監測、感知和採集網絡分布區域內的各種環境或監測對象的信息,並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獲得詳盡而準確的信息,傳送到需要這些信息的用戶。

  由於WSN的巨大應用價值,它已經引起了世界許多國家的軍事部門、工業界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被廣泛地應用於軍事,工業過程控制、國家安全、環境監測等領域。

  美國國防部和各軍事部門都對WSN給予了高度重視,在C4ISR的基礎上提出了C4KISR計劃,強調戰場情報的感知能力、信息的綜合能力和信息的利用能力,把WSN作為一個重要研究領域,設立了一系列的,軍事傳感器網絡研究項目,即使是今天最先進的反艦巡航飛彈也會被實時地監測到並被擊中。在民用領域,2002年,Intel公司發布了「基於WSN的新型計算發展規劃」。Intel將致力於WSN在預防醫學、環境監測、森林滅火乃至海底板塊調查、行星探查等領域的應用。

  英國、日本、義大利等國家的一些大學和研究機構也紛紛開展了該領域的研究工作。學術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傳感器網絡技術和通信協議的研究上,也開展了一些感知數據查詢處理技術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研究結果。

  國內研究機構如中科院、清華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以及浙江大學等學術團體對WSN進行了跟蹤研究,毋庸置疑,跟蹤國外WSN技術的發展,並做出開創性的研究工作,對我國國防現代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更多傳感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傳感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