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到:在二季度全國經濟數據出現好轉的大背景下,各地方經濟表現如何,既關係到各省市對其下半年經濟政策的轉變;更關係中央對穩增長還是促改革的平衡。本系列文章將從全國具有典型性省份的經濟數據變化,窺探其經濟形勢。第二篇主要分析外貿大省市廣東、浙江和江蘇的主要進出口數據情況。以下是對2014年前七月我國進出口數據分析:
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進出口總值為12.4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0.9%,其中出口6.5萬億元,下降1.2%;進口5.9萬億元,下降0.6%。
其中,四個外貿大省廣東、江蘇、上海和浙江進出口總額分別為2.9萬億、1.68萬億、1.37萬億和1.04萬億。儘管四省進出口總額占全國56%,但同比去年情況,還是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直接的結果就是全國總額也隨之同比下降。
從分省數據來看,廣東作為外貿第一省,其上半年進出口總額出現了16.7%的降幅,不過比一季度形勢有所好轉。僅6月份而言,同比增長1.6%,結束了自去年12月以來連續6個月同比下降的勢頭。
在美國和歐洲經濟復甦緩慢的大背景下,廣東與24日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省貿促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力促外貿轉型升級,突出外貿工作的國際性、服務性和專業性。廣東的主要貿易夥伴德國、英國、荷蘭和法國等,從上半年數據看,其增長速度比其平均值都相對較高。相關信息可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全球外貿電子商務行業市場深度調查與2014-2018年投資發展分析研究報告》。
海關人士分析,這主要得益於中歐領導年上半年的頻繁互動,在能源、高科技和金融等方面簽署了諸多協議。不難看出,廣東的外貿結構在慢慢的發生轉變,從出口製造業向高端產品轉型升級,不過要這一過程顯然存在諸多阻力。
占全國進出口總量第二的江蘇,上半年進出口總額為16770.3億元,同比增速僅3%。其中,6月份僅為0.3%。分類型來看,其中一般性貿易進出口明顯增長,但是加工貿易進出口則逆勢下降,同比下降3.8%。其中,主要是因為加工貿易出口大幅下降6.9%。這同全國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下降3.7%相比,情況相對較差。
從上圖可以看出,作為加工貿易的主要產品船舶、可攜式電腦、集成電路等出口數據不夠理想,其中船舶和可攜式電腦出現了20.2%和19.9%的負增長。一般性貿易的正增長主要因為以太陽能、紡織品和服裝衣著等類型的產品出口較為正常。
上述數據說明,在人力成本不斷提高的條件下,國外的產品放棄中國,轉而選擇在其他低人力成本的國家加工再出口;而國內產品的生產同宏觀經濟形勢來看,不斷沒有下滑,且表現相對較好。
7月17日,處於蘇南地區的南京即出台了19項措施促進外貿穩定增長,主要涉及促進貿易便利和優化海關監管,符合其當前主要問題的解決。
雖然上半年浙江的進出口外貿總額超萬億,增速高於全國,且高於主要出口省份廣東、上海、江蘇。但是從其進口數據看,依然看到不少隱憂。數據顯示,上半年浙江進口增速同比下降2%,在全國外貿大省中負增速排名亦處於高位。
其中,浙江的7個主要進出口經濟體嘉興、溫州、金華、台州、寧波的進口增速均為負增長,嘉興增速接近近負30%,僅杭州和紹興進口增速為正增長。
對此,嘉興相關部門分析表示,主要是因為企業生產性投資下降導致進口設備減少和國際初級產品價格的暴跌。同時,進口前20位大企業中,有12家出現出現下降,成為領跌主力。
溫州相關部門分析則認為,主要是以為進口商品前10位的,僅鐵合金、液化氣、葡萄酒同比增長,其餘商品進口值同比下降迅速。
作為全國眾多商品供應地的浙江,進口數據出現的惡化,在一定程度上了反應了宏觀經濟形勢不確性背景下內需方面的開始減弱。鑑於此,即使浙江想出台一些措施促進進口增長恐怕也無能為力。
更多進出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進出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