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產能嚴重過剩越來越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諸多問題的根源。」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發改委主任張志強指出。當然集成灶行業也是難逃此劫的,從市場看,如果沒有外部條件限制,加之信息不充分,企業的逐利行為難免會發生行業擁擠和企業業務同質問題。現在的集成灶行業存在一些盲目擴大投資、重複上馬項目等情況,產能結構性過剩、產品競相壓價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與此有關。
與此同時,創新動力、能力普遍不足,習慣性進行簡單的集成灶產品模仿,自甘為其他商戶貼牌生產、配套生產,成為許多集成灶行業發展中的通病,一旦品牌市場有變,就會受到很大衝擊。
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三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退,要更加主動有序。堅持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鼓勵企業兼併重組。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強化環保、能耗、技術等標準,清理各種優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嚴控新上增量。確保「十二五」淘汰任務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壓下來,決不再反彈。」
雖然目前在化解產能過剩的過程中,許多集成灶企業頗有「好了傷疤忘了疼」的味道。在充分體會到了產能過剩帶來的「痛」之後,集成灶企業主動調整的積極性也明顯增強。摒棄規模擴張模式已逐漸成為集成灶行業的共識,而投資結構卻有所改善。投資主體相比以往更加清醒和理性。
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在全面化解產能過剩的過程中,要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只有全面把握總供求關係的新變化,科學進行宏觀調控,才能為傳統行業的發展掌好舵盤,把好方向。
在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過剩產能或許還將隨經濟陣痛期一起存在一段時間,過剩產能的集成在行業或許也會進一步增多地暴露出來,產能過剩集成灶企業或許還將繼續經歷轉型陣痛帶來的寒冬考驗。但是,冬日已經來臨,春日不會遙遠。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集成灶企業「痛苦」的「刮骨」化解過剩產能後,迎來的定是「更加健康合理的產業結構和發展模式」的春天。
更多集成灶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集成灶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