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4年10月,煙臺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在法國全資成立第一個對外投資公司,負責投資併購葡萄酒還僅是試水,那麼,2015年是張裕大舉海外併購的元年。
剛結束的全國春季糖酒會期間,張裕在煙臺總部成立的五大葡萄酒事業部首次亮相:分別管理張裕在法國、西班牙、義大利、澳洲和美洲五大葡萄酒主產地的併購事宜,並負責當地所代理或收購的葡萄酒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售。
作為國產葡萄酒老大,張裕並不滿足於在國內超過半數的市場份額。「要打造為全球一流的葡萄酒生產企業,張裕必須擁有眾多知名品牌,就像美國的星座集團。」3月底,張裕副總經理孫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按照張裕最新公布的計劃,進口葡萄酒占公司整體銷售收入的比例要達到3成以上。截至2014年,進口酒僅占到張裕整個銷售額的2%。
五大主產區的海外併購
糖酒會上,張裕的展位和往常不同,主營進口酒的先鋒酒業酒架比往年更加顯著。該酒業公司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2015年以來,立足於五大主產區的葡萄酒事業部
均設在煙臺,分別管理位於五大主產區的對外投資主體。
張裕對法國的葡萄酒投資,將以波爾多產區為主。西班牙的一個酒莊正在和張裕談合作,上半年會有實質性進展。而義大利,張裕看中的是起泡酒企業。至於澳洲,張裕從選擇供應商開始,目前還在洽談。位於美洲的智利、阿根廷和美國,不久都會有張裕併購的腳步前往。
早在2014年10月,張裕現金出資1000萬歐元,在法國成立獨資子公司法尚控股簡式股份公司,以管理其在2013年收購的富朗多干邑公司。公告表示,法尚控股從事投資、收購兼併及葡萄酒、白蘭地等酒類生產、銷售及進出口業務,將為以後張裕在歐洲開展企業收購和酒類生產經營業務創造便利條件。
記者發現,和大多數國內經銷商從事葡萄酒貿易不同,張裕選擇的是到葡萄酒資源國投資併購,以獲取上遊資源。
用中糧集團進口酒事業部總經理李士禕的話來說,目前,國內葡萄酒進口商眾多,但進口額超過一百萬元的很少,非常初級。進口商靠貿易差價賺錢,很少有人願意投入到品牌打造。張裕有關人士告訴記者,併購後,國外酒莊產品在中國的中文和外文商標全部轉讓給張裕。
通過併購來發力進口酒,對張裕來說,還是極大降低成本的方式。張裕有關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消費者主張的時代,張裕的銷售方式希望更多是F2C,即廠家到消費者,而不是B2C,從經銷商到消費者。
多渠道發力
併購海外酒莊,不僅是張裕做大全球葡萄酒產業的夢想,更和其搶占國內市場份額有關。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紅酒市場深度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1-2月,海關進口葡萄酒為5.8萬噸,同比增長30%,這意味著進口市場復甦明顯。但單價繼續下降,則反映出競爭更加激烈。
記者獲悉,為實現進口葡萄酒要占到總體銷售額3成的目標,張裕把做國產葡萄酒的全渠道「複製」到進口葡萄酒。2015年伊始,張裕就成立和開拓了A類直供公司、B類直供公司、VIP團購公司、郊縣渠道、中高渠道、中小渠道和電商平台等。
就專賣店渠道而言,2015年以來,張裕根據經濟增速放緩的趨勢,收縮了原計劃三年開設3000家店的計劃,計劃到年底達到665家專賣店。目前,張裕已建成 405家專賣店。和國內大多數葡萄酒專賣店以加盟發展為主不同,張裕專賣店直營多達300家,代理商模式僅160家。張裕先鋒常務副總經理程國利告訴21 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目前,專賣店裡進口酒和國產酒銷售額相比是45:55。
電商渠道是張裕從2013年以來發展速度最快的渠道。張裕電商分公司總經理劉世祿在記者採訪時說,該公司成立兩年來,銷售額按300%-400%速度增加。今年一季度,電商產品銷售額同比已翻番。儘管一半的銷售額來自天貓、京東等綜合類平台銷售,但張裕的官方商城酒先鋒銷售占到了銷售總額的20%。「一般客人的重複購買率3次,但張裕靠品牌增大了客戶粘性,重複購買率達到4。」他說。
2014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達3.83億升,相較2013年上漲1.59%。在進口市場持續升溫中,國產酒張裕的業績卻止跌回升。財報顯示,2014年第三季度,張裕加強成本和費用控制,使營業收入同比上升10.06%,銷售費用同比下降5.98%,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上升25.55%。其中,國產葡萄酒做出主要銷售貢獻,價格大幅下調。以解百納為例,50-98元的主力價位使該產品賣出4億瓶,成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單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