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紙是具有特殊用途的、產量比較小的紙張。特種紙是將不同的纖維利用抄紙機抄製成具有特殊機能的紙張,例如單獨使用合成纖維,合成紙漿或混合木漿等原料,配合不同材料進行修飾或加工,賦予紙張不同的機能及用途,例如:生活用、建材用、電氣製品用、工業過濾器用、機械工業用、農業用、信息用、光學用、文化藝術用、生化尖端技術用等等,只要是用於特殊用途的紙材,全部統稱為特種紙。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特種紙也同步發展壯大,應用領域不斷擴展,一些產品替代了進口,一些產品已經出口,其產量規模、質量都得到很大提升;品種不斷豐富,特別是一些特種紙新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如空氣換熱器紙、芳綸紙、咖啡濾紙、無紡壁紙等。
由於特種紙應用領域市場的不斷開拓,吸引了眾多尋找資金出路的投資者將資金投向特種紙領域。據中國造紙學會特種紙專業委員會的不完全統計,近3年投入特種紙領域的資金每年在40億元-50億元,每年新增產能大致在上百萬噸。全國特種紙生產廠商主要集中分布在山東、浙江、河南、江蘇、廣東等幾個省份,山東的特種紙廠主要是大廠的分廠,浙江和河南的特種紙廠以小廠為主,江蘇的特種紙廠外資企業居多,廣東的特種紙廠主要是一些後加工的企業。
由於投資增長過快,一些傳統的造紙企業轉向投資生產特種紙,導致產能增長過快,企業開工率不足,形勢不容樂觀。
然而,我國仍然有諸多的特種紙依賴進口,特種紙產量在世界特種紙產量中所占比例較低,使得我國的特種紙仍然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2013年,荷蘭亞歷山大沃森協會對國際特種紙的情況進行的調查分析表明,2012年全球特種紙產量2520.7萬噸,約占當年紙和紙板總產量的6.2%。從不同分類特種紙的消費量來看,包裝用特種紙所占比例最高,達39.7%,其次為建築施工用特種紙,占15.57%。與此同時,我國特種紙和紙板總產量的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趨勢。2013年,全國紙和紙板產量超過1億噸,特種紙和紙板產量為470萬噸,特種紙占比達到4.7%,同比增長34.3%。但與全球特種紙和紙板的產量占紙和紙板總產量6.2%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據有關資料顯示,由於國產特種紙的品種不斷豐富,質量不斷提高,出口量的增速明顯高於進口量的增速,甚至在2011年以後,進口量出現了略有下降的趨勢。從特種紙進出口情況可以看出,國產特種紙的質量水平提升已得到國際認可,國產特種紙的價格成本優勢已不明顯。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國特種紙企業要消化過剩產能擴大出口,就必須通過技術創新來降低成本和提高質量,才能取得競爭優勢。
目前,雖然我國特種紙產業取得很大進步,但也存在著智慧財產權意識比較淡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產能過剩、價格競爭激烈等問題。此外,我國眾多的特種紙企業自主創新經費投入不足,一些技術含量高、開發難度大、高質量的特種紙還需依賴進口。特種紙配套的裝備、纖維材料、化學品的質量水平與國外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
中國造紙學會特種紙專業委員會對特種紙中的各類紙,包括包裝和標籤用紙、建築施工用紙、商務信息用紙、工業用紙、出版印刷用紙、過濾用紙、醫療用紙、電氣用紙、消費類用紙等進行分析得出,一些特種紙的銷量伴隨著經濟社會和生活的變化而下降,一些新的應用領域又出現,還有一些在我國還是空白。提高創新能力,增加出口和新應用領域的拓展,將是未來我國特種紙發展的動力所在。
更多特種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特種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