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網際網路應用行業分析報告 >> 未來車聯網行業的五大發展趨勢分析

未來車聯網行業的五大發展趨勢分析

2015-04-30 14:17: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2014是車聯網鬧騰不休的一年,BAT與地圖商聯姻,進入蜜月期;特斯拉、沃爾沃等汽車巨頭強勢衝擊;車聯網入口之爭打得火熱……現在國內車聯網發展已經有一定基礎,未來車聯網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下面是詳情內容介紹:

  中國汽車論壇於上海車展期間召開, 美國汽車工業聯盟副主席Gloria Bergquist在論壇上表示,未來車聯網的五大趨勢分別為汽車安全、半自動化汽車、基於雲的空中下載技術、汽車通訊、降低油耗。

  目前,車聯網有很多不同的定義,其中一個定義是任何的一輛汽車能夠與車外的網絡相連接,這就是車聯網。而在美國車聯網指的是,當汽車從一個封閉的盒子轉向一個移動的終端,能夠獲取信息,讓駕駛員獲得信息。

  車聯網的第一個大趨勢——汽車安全

  汽車安全主要的關注點是避碰。很多研究發現,人為的錯誤在95%的情況下會導致很多碰撞的事故。因此車聯網可以在這方面使道路變得更加的安全。

  提到汽車安全,不得不提到駕駛輔助系統,這些系統加在一起,就像是你在道路上的眼睛,四面八方都能看得清,除了有預警系統、變道輔助系統,它可以幫助車輛的碰撞減少5%到10%。此外如果是有自動剎車,這可以使得避碰進一步減少20%碰撞事故。

  車聯網的第二個大趨勢——半自動化汽車

  所有這些駕駛輔助的系統的這些技術,都可以讓我們進行自動駕駛。密西根大學做了一個調研,也包括中國的受訪者。中國在受調研的人員當中,對於自動駕駛汽車能夠降低擁堵的效果是最為樂觀的一組人。而且他們也是對未來擁有自動駕駛汽車的感興趣程度最高。但是這樣一個民調也顯示,中國人也對於自動汽車相關的一些,特別是安全性,有60%的人對於設備帶來的問題有疑問。而日本的受訪者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對設備帶來的故障感到擔憂。

  很多企業把車作為無線的點,讓駕駛員保持聯網。很多消費者希望在車內車外,與在家和在工作場所一樣實現無線互聯。現在各個汽車都有各自的軟體系統,它們可以進行數據的互動,甚至可以上傳到經銷商的網絡進行更新。更多相關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20年中國車聯網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車聯網的第三個大趨勢——基於雲,基於無線的OTA(空中下載技術)

  現在越來越看到汽車製造商從硬體關注更多的轉向軟體的關注。福特和微軟已經發布了基於雲的基礎設施,可以對汽車進行OTA的升級。菲亞特、克萊斯勒公司升級了四款他們的車型。他們現在增加了一些車輛診斷系統,能夠直接向駕駛員發送車輛診斷報告。此外本田、特斯拉也推出了他們的OTA的助手。特斯拉有針對充電的OTA助手,可以計算離你最近的充電設施有多遠,就像是對你的手機軟體進行更新一樣。

  車聯網的第四個大趨勢——V2V即車對車的通信

  對於自動駕駛汽車本身會有一些限制和局限。比如說一個自動駕駛汽車,可能到了某一個位置才知道那邊有一個橋或者一個特別的位置。那麼如果能夠對於周圍的車況,各自把周圍的車況信息相互通信的話,那就很好。可能路上有一個塑膠袋,或者有一個水泥塊,有的車距離比較遠分不清,但是前方的車輛如果可以把信息和其它的車輛分享,這就是V2V。輸入你的速度或者臨近汽車的方位,是要左轉還是右轉,以產生提前的警示。這樣有機會降低50%的汽車碰撞或者事故,每年可以保護數以千計的人士的生命。

  車聯網的第五個大趨勢——降低油耗、減緩堵塞

  這也是在密西根做的一個測試車聯網的虛擬城鎮。車聯網不僅可以減少故障,挽救人的性命,另外還可以節約大家的駕駛時間,減緩交通堵塞,另外一方面可以降低燃油的浪費。到車聯網或者智能汽車是可以實實在在降低油耗。美國政府預計,25%的擁堵是由於一些小的碰撞速度,也包括高峰時期的碰撞。所以一些新的安全系統,能夠讓車減少碰撞,即減少了擁堵,變相提高了整個燃油經濟性。另外一方面,MIT麻省理工大學也估計可以減少20%的加速減速,能夠將整個油耗和碳排放降低5%,這並不是很難的方式,但是卻實現了非常好的降低油耗的效果。

  最後,Gloria Bergquist總結,現在整個市場在發生迅速的轉變,駕駛輔助技術會在以後進入轉變的第一陣營,包括車聯網這些最終實現自動化車輛的趨勢,可以讓移動性向好的方向發展。儘管技術改變了基礎設施,我們仍然要提前部署發展基礎設施。另外一方面要注意保護行人,避免行人受到碰撞,要關注事故的預防。

更多車聯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車聯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