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IT企業入侵汽車領域 BAT鏖戰車聯網

IT企業入侵汽車領域 BAT鏖戰車聯網

2014-01-01 09:32:44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幾乎毫無徵兆,馬雲突然跨入了汽車圈。7月23日,上汽集團與阿里巴巴在上海簽署「網際網路汽車」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在「網際網路汽車」和相關應用服務領域展開合作,共同打造面向未來的「網際網路汽車」及其生態圈。

上汽與阿里簽署合作

  據宇博智業研究中心了解,所謂「網際網路汽車」旨在向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用戶提供最極致的用車體驗。該車將充分集成阿里巴巴集團的「yun OS」作業系統、大數據、阿里通信、高德導航、阿里雲計算、蝦米音樂等資源和上汽集團的整車與零部件開發、汽車服務貿易等優勢,為用戶提供智慧出行服務。

  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馬雲改變了IT企業進入車聯網的營銷路徑,即不再將單一軟體逐個向車企推銷,而是整體打包,以與車企合作的方式,兜售數據服務。從這個意義上講,馬雲造車,意不在車,而在汽車屏。

  BAT鏖戰車聯網

  事實上,這個夏天,阿里巴巴一直在試探如何將自己的產品與汽車搭上邊。就在阿里宣布牽手上汽造車的第四天,天貓與餘額寶就聯合宣布,正式啟動「天貓汽車節」,用戶只要在餘額寶中授權凍結全部或部分購車款後,就可在實體店提車。

  將淘寶軟體植入車身,以打通汽車電商平台,實現賣車,這或許只是阿里與上汽合作的最初夢想。它的更大野心還是關注在,車聯網撬動的數據服務市場中。

  按照谷歌與特斯拉曾經發布的預測,到2015年全球將有66億互聯物體,其中有6200萬輛汽車,它們之間構成的網絡,將成為僅次於電腦、手機的第三大網際網路物體。而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國內汽車保有量接近1.4億輛。如果車與車之間都能互聯,它所帶來的市場價值對每個商家而言都充滿誘惑。

  所以阿里在牽手上汽之前,先是全面購入UC,組建UC移動事業群,負責瀏覽器、搜索、九游移動遊戲平台、PP移動應用分發、愛書旗移動閱讀等業務,然後又全資收購高德,開始在地圖、導航、移動生活服務等方面與阿里業務融合。而這些服務正是未來車聯網時期,駕乘人員感興趣的內容。

  事實上,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20年中國車聯網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如果從行動速度上看,阿里並不是BAT中最先在車聯網領域發力的企業。早在2012年,百度進行部門架構調整,新成立的LBS事業部核心業務就是圍繞地圖展開,其兩大任務一是進行O2O布局,二是將地圖與移動業務相交,布局車聯網。



  與馬雲的路徑不同,百度的戰略更接近於谷歌。它一方面將百度音樂、導航、圖像識別等大數據進行整合,統一提供給車企和車載設備,另一方面也在效仿谷歌,研發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以獲得更充足的數據儲備。

  從這一點看,無論從技術還是戰略上,百度在車聯網的布局似乎比阿里更從容。它在汽車領域的終極目標,看似是打造「無人駕駛汽車」,事實上在無人駕駛商業模式尚未明晰的前提下,其為無人駕駛積累的地圖數據系統似乎更具商業價值。

  所以,積累數據現在是IT企業進軍車聯網前,更急於鋪墊的事。也正因如此,騰訊進軍車聯網的思路,既不是與車企合作,也不是埋頭造車,而是先通過一款路寶盒子的產品,將汽車駕乘員的日常生活軌跡進行積累,從而為之後提供「i車生活平台」方案做伏筆。

  聯合共贏還是鳩占巢穴?

  IT企業對汽車領域的不斷「入侵」,正在使部分汽車人產生擔憂。7月21日,雷諾-日產總裁戈恩,在公布日產汽車最新車輛自動駕駛技術投放市場時間表時稱,「我認為所有汽車製造商都將持極其謹慎的態度,牢牢掌控自己的汽車。我們顯然不樂意僅僅成為一種硬體的提供者,而是希望繼續保持產品的吸引力,以及對產品的控制力。」

  在上述話語中,戈恩將矛頭的關鍵指向了不願淪為谷歌硬體提供者的車企。眾所周知,作為IT巨頭,谷歌早在過去5年,啟動了對汽車無人駕駛的研究,並從今年年初開始與諸多汽車公司達成了基於安卓版車載系統的合作,由此對抗同樣推出Carplay車載系統的蘋果公司。

  但事實上,為了避免對IT公司的技術過度依賴,以寶馬為代表的一些汽車廠商已經在開發自己的車載系統。「車企選擇網際網路合作夥伴,有它自己的戰略考慮,一個最基本的原則是,要讓引入的網際網路應用適應車,而不是讓車去適應網際網路。」寶馬中國市場部BMW互聯駕駛商務運營經理朱江說。

  一些汽車廠商甚至選擇讓自己的產品同時兼容多個系統,以實現手機用戶的最大覆蓋。以剛剛發布Sensus車載交互系統的沃爾沃為例,其底層軟體平台完全獨立於蘋果的Carplay和谷歌的Android Auto系統,只是把智慧型手機的內容投射到可觸摸的中控台中,以滿足駕乘人員的使用需求。

  「在我看來,IT公司現在對汽車的興趣還集中在車載系統中,而我們現在還有權利根據市場選擇誰的服務。」沃爾沃汽車集團產品定義副總裁大衛·斯威特稱,沃爾沃現在的精力還是集中在跟汽車使用本身相關的應用開發上,至於其他服務它們可以選擇與眾多IT公司合作,也可以讓客戶通過智慧型手機實現應用。

  事實上,現在IT企業入侵汽車的方式與手機走過的路線如出一轍:汽車商提供硬體和接口,他們提供軟體和服務。其所宣稱的網際網路汽車,大多還是指向與車聯網相關的車載服務系統,至於對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控制和重新整合,現在還是汽車廠商思考的事情。所以從這一點上看,馬雲並沒有造車,而只是將阿里的數據服務在上汽車身上重新整合。

更多車聯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車聯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