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礦產行業分析報告 >> 2015年我國礦業行業現狀分析

2015年我國礦業行業現狀分析

2015-08-13 15:34:08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中國是世界上疆域遼闊、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種齊全配套、資源總量豐富的國家,是具有自己資源特色的一個礦產資源大國。由於礦物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有主導地位,因而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特別重要的戰略意義。下文是對2015年我國礦業行業現狀分析。

2015年我國礦業行業現狀分析

  7月,既是高溫酷暑天氣的開始,又是相關部門晾曬「成績單」之時。然而,對正處於寒冬期的中國礦業行業來說,今年7月的持續高溫非但沒有給其帶來一絲「熱意」,反而隨著相關數據的發布,讓其感受到了徹骨的寒冷。

  據國家相關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我國採礦業增加值僅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一半,實現利潤總額下降幅度近60%。但這還並不意味著我國的礦業行業已處於開始回升的最低谷。

  「考慮到中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其他經濟體又不能接起中國對礦產資源剛性需求的接力棒,中國礦業行業至少到2017年才可能出現復甦。」在近日與北京國際礦業城舉行的中礦開源礦業產業併購基金啟動儀式上,中國礦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王家華的一番分析,給似乎看到曙光的中國礦業行業又蒙上了一絲陰影。

  國內礦業持續走低

  可以說,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礦業行業先自煤炭行業開始出現下滑的趨勢以來,猶如「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樣迅速在其他行業引起連鎖反應,即便是最被看好、多年來十分堅挺的黃金,也低擋不住下滑的趨勢「跌跌不休」到了接近成本價。

  否極泰來,最壞的時候也往往是好的開端。礦業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礦業行業雖然經過了近3年來的持續下滑和深度調整,但時至今日依然沒有轉機的跡象。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編發的《地質調查動態》認為,當前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轉變,產業結構正經歷著新一輪調整與優化升級,中國對眾多礦產品需求的增速明顯下滑,有的甚至出現需求總量下降。受此影響,全球礦業已連續4年呈現出下行態勢,有的礦種,如金、銀、鋁、鉛、鋅價格,已然接近或達到其平均生產成本,如果價格繼續大幅下跌,整個產業都將面臨風險;另一些礦種,如銅、鎳、錫價格,則繼續下行,震幅仍然較大。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有關數據顯示,1~6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其中,規模以上採礦業增加值增長3.2%,比1~5月份增幅下降0.1個百分點。1~6月份採礦業主營業務收入26058.6億元,同比下降15.4%。

  而作為行業晴雨表的固定投資也在繼續下降。數據顯示,1~6月份全國採礦業固定資產投資5261億元,同比下降7.7%,降幅收窄1.4個百分點。此外,與採礦業相關的非金屬礦物製品業投資增幅略有收窄,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投資降幅擴大,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投資增幅擴大。

  至於採礦業的利潤總額,今年上半年幾乎也是「全軍覆沒」,除非金屬行業尚能確保「城門不失」外,其他行業利潤降幅遠遠高於其他行業。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工業企業利潤數據顯示,1~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8441.8億元,同比下降0.7%,降幅比1~5月份收窄0.1個百分點。其中,1~6月份,採礦業實現利潤總額1396.1億元,同比下降58.8%。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0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1個行業下降。其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利潤總額200.4億元,同比下降67%;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利潤總額628.9億元,同比下降68.4%;黑色金屬礦採選業利潤總額186.4億元,同比下降47.5%;有色金屬礦採選業利潤總額213.9億元,同比下降17.4%;非金屬礦採選業利潤總額165.5億元,同比增長 4.6%。

  而現實情況似乎比官方公布的數字更嚴峻。中國礦業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許多煤炭企業不僅限產壓產,而且還採取了停產放假的「應急」措施。河南禹州礦區的一些資源整合煤礦,儘管當地政府已准許復工技改,但沒有一家願意開工。即便是前些年一直正常生產的國有煤礦,今年下半年以來,因為虧損嚴重,也開始紛紛主動停產放假。

  這種情況並非孤例。據了解,今年以來,山西、內蒙古、河南、山東這些產煤大省,原煤產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主要原因也在於眾多煤礦的停產放假。

  煤炭行業整體效益的下滑和煤炭貨款拖欠額的增加,直接導致了煤炭企業入不敷出,煤礦工人工資下降明顯,一些煤礦甚至開始拖欠職工工資。

  與煤炭行業「難兄難弟」的鋼鐵行業,日子也好不到哪裡去。在有著「煤城鋼都」之稱的遼寧本溪市,今年以來,除本鋼下屬的鐵礦石企業外,其餘眾多的鐵礦石企業均因虧損嚴重而被迫停產。

  位於山東境內一央企下屬的礦業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公司就開始出現虧損,每生產一噸鐵精粉要虧損100多元。因為是國有企業,要考慮地方經濟發展和職工就業,才不得不硬撐著生產。

  「我們採取了優化採選工藝、節能降耗、減薪等多種措施來降低生產成本,但因開採方式和鐵礦石品位制約,註定還要虧損。如果這種情形遲遲不能扭轉,我們遲早也要停產放假。」該負責人無奈地說。

  全球礦業繼續趨冷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勢下,面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大的現實,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依託其他新的經濟體來實現自身的經濟發展,已成為必然選擇。

  然而,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期轉入中速增長期的「換擋」期間,卻沒有任何一個經濟體能擔當起對礦產資源剛性需求旺盛的重任。全球經濟增速結構性放緩,美國經濟仍在復甦調整,歐元區和東南亞經濟也面臨著動盪風險。這些不利因素直接導致了全球礦業行業的持續走冷。

  據《地質調查動態》顯示,截至2015年5月,全球礦業活動指數(PAI)已跌至41點,達到近3年的最低位;SNL金屬指數價格也幾乎下行至近三年來的最低點;礦業市值近半年有所回升,但遠不及去年同期。全球礦業繼續呈現出趨冷態勢,尚未出現好轉跡象。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然而,當前的礦業形勢讓許多礦業公司的負責人甚至一些業內專家都產生了悲觀情緒。「當前的礦業到了最低點了嗎」、「礦業何時才能復甦」,這些問題之所以成為業內人士在各個場合交流的主題就是最好的佐證。更多礦業行業現狀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三五採礦業行業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地質調查動態》分析說,當前全球礦業形勢依舊嚴峻,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受整體經濟形勢周期性波動、下行壓力影響。這是一種內在規律,難以改變。二是礦產品產能過剩、供過於求所致。前些年的礦產品價格高漲,導致眾多礦山擴能擴產,產能釋放與需求沖高后下降導致了供過於求。三是人為因素影響。市場經濟某種程度上也是「信心經濟」,信心不足、預期悲觀往往帶來市場上供需的虛假信息,造成市場的大幅波動。

  礦產品價格是礦業市場的風向標,直接決定著未來的礦業走勢。但當前的礦產品價格同樣不給力。據了解,全球目前的重要礦產品價格接近平均生產成本,走勢繼續分化。2015年上半年,LME黃金現貨價格在1200美元/盎司上下波動,這也是目前全球黃金生產商的邊際生產成本。國際鐵礦石價格大幅下挫,到2015 年3月份,我國進口鐵礦均價已降至67.03美元/噸,連續15個月下滑。4月10日,更是跌至最低點,為46.84美元/噸。高盛分析師稱,2015年鐵礦石價格預計降至每噸52美元,較此前預期下調了18%。高盛對明後兩年的價格預期分別為每噸44和40美元,相較此前預測的價格也下調了約30%。花旗研究報告則認為,因中國需求下滑、全球多家鐵礦石巨頭逆勢擴張,鐵礦石價格最低將跌至30美元/噸。花旗預計2015年鐵礦石供大於求的規模將超過 1.1億噸,其中6800萬噸產能過剩是由力拓造成的。這必然導致鐵礦石價格的繼續下行。而銅、鎳、錫價格,則延續了2011年以來下行的走勢,繼續走低,且振幅較大。

  至於另一大礦業的主力煤炭,前景也是一片黯淡,煤炭價格仍然在低位徘徊,上升動力不足。動力煤市場雖然在6月份實現了年內首次觸底反彈,但後因終端需求支撐乏力,弱勢維穩。儘管每年的7、8月份是傳統的迎峰度夏用煤高峰期,但短期內工業用電需求仍難顯著回升,再考慮到水電出力增多和清潔能源的替代效應,預計後期國內市場將處於一個較長的底部震盪過程。

  全球礦業的趨冷和業內人士對短期礦業形勢的不看好,直接導致了全球能源礦產與固體礦產公司併購雙雙下滑。《地質調查動態》認為,根據伍德麥肯錫公司發布的報告,2015年前4個月全球油氣併購交易數量顯著下滑。1~4月平均每月發生交易數量大約20宗,相比而言,去年年底的月交易數量為30~50宗。月油氣交易數額幾乎都在100億美元以下,與去年12月的200億美元相比大幅下跌。但發生在4月的由殼牌公司斥資800多億美元收購BG公司的一宗大交易,刷新了多項紀錄,創全球單月度交易金額的15年新高。

  從全球礦業併購來看,據SNL統計,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共發生24宗併購,與2014年第四季度的43宗和第三季度的52宗相比,有所下降。總金額為 46.7億美元,與2014年第四季度基本持平。同往年一樣,今年上半年的礦業併購活動仍然主要集中在金、銅等少數礦種上。如 MubadalaDevelopment公司以大約20億美元價格收購了AUXCanada公司。AUXCanada公司是一家金礦服務公司,其資產主要包括位於哥倫比亞的LaBodega金礦。

  覆巢之下無完卵。全球礦業形勢的持續走低和礦業併購數量的大幅下降,也直接影響了中國礦業企業的併購熱情。據了解,當前儘管海外許多礦業公司市值嚴重縮水,有的已經資不抵債,但中國礦業企業「走出去」抄底併購的積極性並不高,這既有礦業公司自身資金不足、融資困難而很難實現併購的因素,更有對礦業市場信心不足,不敢輕易冒險的原因。

  隆冬逼近春乍現

  冬天來了,春天必將不遠。如四季輪迴一樣,處在寒冬中的中國礦業也必將會迎來自己的春天。

  「全球礦業包括中國礦業在內,現在屬理性回歸階段,但從長遠看,中國礦業還有很多發展機會。」北京市律師協會自然資源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市雨仁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欒政明認為,當前非洲、中亞等地區的許多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還沒有完成,大量基礎設施需要建設,而中國包括稀土、鎢、鉬、石墨等在內的礦產資源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在未來幾年,中國礦業肯定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地質調查動態》指出,從當前礦業公司的發展處境來看,仍舊十分艱難。正如今年上半年德勤公司發布的《2015年礦業趨勢追蹤》研究報告所述,礦產品市場價格不穩、地緣政治動盪、成本上漲、礦石品位下降、融資渠道普遍匱乏等是當前全球礦業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然而,從長遠來看,在網際網路經濟盛行、全球製造業格局重大調整、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熱潮的帶動下,全球經濟終將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從這個意義上說,全球礦業走出困境或許為期不遠。

  「隨著新一輪基礎設施投資熱潮興起,未來2~3年全球礦業可望走出低迷。」《地質調查動態》認為,從全球經濟的整個發展形勢來看,各大經濟體都在推出自己的振興經濟計劃,其中包括中國正在快速推進的「一帶一路」倡議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開發銀行和絲路基金。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的核心,按照一般基礎設施的建設周期為2至4年計算,2015年國內「一帶一路」投資金額或在3000億至4000億元左右,預計將拉動GDP增速0.2至0.3個百分點。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一帶一路」倡議將涵蓋44億人口,GDP規模逾20萬億美元,分別占世界的63%和29%。隨著「一帶一路」倡議進入落實階段,投資低迷的趨勢可能出現逆轉,中國經濟的第四次投資熱潮即將拉開序幕。同時,歐洲、日本也在推出基礎設施投資或援助計劃。種種跡象表明,在全球新一輪基礎設施投資熱潮興起,以及印度、印尼等新興經濟體快速發展的帶動下,未來2~3年全球礦業有可能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但達到或超過上一輪頂峰的可能性不大。

  「未來數年,儘管全球有望形成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熱潮,但是其推進速度及深度很可能不及前十年的中國,礦產資源領域的繁榮程度也不太可能達到前幾年的頂峰。」 《地質調查動態》特別指出,要突出能源資源地質調查,加快地質調查工作結構性調整,加強油氣、頁岩氣、天然氣水合物等資源調查與評價,加強與新型工業化密切相關的戰略性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加強與新型城鎮化密切相關的城市地質、環境地質、生態地質、土地質量地質調查等相關領域的發展。

  《地質調查動態》還特別提醒,礦資產價格已接近底部,但海外礦資產收購仍需謹慎。一方面,在當前外部大環境下,市場流動性並不寬裕,併購所需的資金成本較高;另一方面,當前礦業處於相對底部,並不是說礦業馬上就要反彈,海外優質資產抄到底後,還需大量的資金維護,需做好長遠投資打算。而且,大型公司剝離出來的資產並不見得就是優質資產,需要加以仔細甄別,併購需謹慎。建議加強對海外優質礦資產的找尋、篩選與地質資源經濟綜合評估,降低海外併購風險。

  「當前全球礦業資產嚴重縮水,既是全球礦業市場優化整合的有利時機,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抄底併購的絕佳機會,但也面臨著諸多風險,必須慎之又慎。」對此,王家華給出了建議:「中國企業參與海外併購必須抱團取暖,強強聯合,充分發揮資金、技術、管理等團隊優勢,選擇成熟項目,兼顧短期和中長期項目,分段分礦種進行。」

更多礦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礦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