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電子材料行業分析報告 >> 2015年我國電纜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5年我國電纜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5-10-20 13:53:07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眾所周知,電線電纜行業被譽為國民經濟的「血管」和「神經」,自我國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電力建設需求旺盛,搭上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列車的電線電纜行業得到了飛速發展。以下是2015年我國電纜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5年我國電纜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實現年產值超萬億元。目前,在世界範圍內我國也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線纜生產國,成為僅次於我國汽車行業的第二大行業。我國用了60多年時間走完了已開發國家100多年走過的路。我國電線電纜行業為國民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乃至世界經濟所做出的重大貢獻,令世人矚目。然而,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在持續發展的進程中,正在遭遇來自多方面的種種羈絆和困擾。

  由於全球經濟的逐步復甦,中國經濟的穩中求進,給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帶來了更多發展契機。但是,依靠規模擴張帶來的發展已不可持續,電線電纜行業的轉型升級已經刻不容緩。

  縱觀整個行業的現狀,目前我國電線電纜行業產業集中度不高,未能形成規模化效應;科技創新能力薄弱仍然是電線電纜行業的「軟肋」,部分企業推出的電線電纜「新產品」還是跟風之作居多;電線電纜行業的技術創新之路仍然任重道遠。

  尤其是相比於產業規模和發展速度來說,我國電線電纜產品的總體質量明顯的是一大「短板」。而最突出、最令業內人士頭痛的問題,是對產品質量的「人為破壞」。

  一個時期以來,在追求高速度、高增長的宏觀背景下,電線電纜行業的政策約束和引導明顯缺失,市場監管力度不夠,行業自律性不強,造成投資盲目擴大,產能嚴重過剩。由於「僧多粥少」,導致企業之間低價競爭之風屢見不鮮,假冒偽劣產品泛濫成災,行業「淺規則」愈演愈烈,逐步形成了影響國家財產和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嚴重阻礙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負能量」。

  近年來,各級政府部門加速淘汰落後產能,監管部門大力推進質量提升工程,行業協會採取價格監管等多種措施規範市場經營行為,部分超級大用戶也在改變最低價中標的招標規則,一些優秀企業的「正能量」正在自覺抵制「負能量」的侵蝕。

  經過多方努力,現已基本上形成了全方位圍剿「負能量」的「組合拳」,業界從中也看到了電線電纜行業及市場領域走向法治的希望。

  但是,有些「負能量」由於具有較強的隱蔽性、複雜性和頑固性,目前市場混亂的局面並未得到根本性遏制,規範市場行為仍然任重道遠。

  事實上,「負能量」像寄生蟲一樣時時刻刻都在吸食電線電纜行業機身的能量,它已經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質量問題,而是危及到法律、道德和誠信等更大的範圍領域。

  據此,業界強烈呼籲,要儘快徹底清除這些橫在電線電纜行業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反之,必將障礙我國由線纜大國向線纜強國轉變、由速度型向質量型轉變的進程。

  當前,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已處在轉型的「十字路口」,商業模式的創新、產業組織結構的調整,以及品牌培育等方面,都是線纜行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

  業界專家認為,政府有關部門在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的同時,應禁止除必要高科技、高端項目外的普通電纜項目上馬,從源頭上堵住行業產能和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有關監管部門應高揚法治利劍,設置高壓線和監管的底線,建立不良企業退出機制,對假冒偽劣、惡意低價競標等違法違規行為採取零容忍的態度,一經發現堅決責令退出,必須讓不法企業付出沉重的代價,不給他們再次犯錯的機會。

  更為重要的是,電線電纜行業協會應加強對企業和市場的深入調研,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在解決產能過剩和制定市場監管決策中提供科學依據。此外,要進一步加強行業自律,引導行業不斷沿著規範、法制、誠信軌道健康發展。

  與此同時,要求廣大電線電纜生產企業尤其是骨幹企業,應當以維護行業整體利益為己任,主動承擔並自覺履行質量主體責任,堅決抵制任何形式的質量打折行為,積極凝聚行業強大的正能量,努力培育和建設一支電線電纜行業由速度型向質量型轉變的生力軍,為促進我國線纜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形勢嚴峻。電線電纜是我國各產業的基礎配套,被親切地比喻為國民經濟的「血管」和「神經」,其重要地位不容小覷,已成為電工電器行業中僅次於汽車整車製造的第二大產業。當今,電線電纜行業已是我國重要的基礎產業,更是我國重要的配套產業。

  近年來,我國電線電纜行業飛躍發展,在短時期內形成一定的規模。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統計,在過去的15年裡,電線電纜行業年均增長達15%以上。到今天,電線電纜製造業生產企業多達近萬家,從業人員數量達90萬人,居世界首位。我國電線電纜總產值已經超過一萬億,居世界首位。當然,我國電線電纜行業有樂觀的一面,也有不理想的一面。近期我國電線電纜行業的負面新聞頻繁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其中包括生產假冒偽劣產品、低價競爭,甚或更嚴重者還引發重大的火災。

  在過去的十幾年來,我國電線電纜行業注重大量的技術引進,在消化吸收及自主研發的基礎上,已經形成巨大的生產能力,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年均增長達25%以上。而與之配套的電纜材料、電纜設備製造業也初步形成了較完整的配套體系,正是這樣,過去的十幾年來是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快速發展與壯大的十年。

  形成了大型企業在市場競爭力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贏利能力較強;中小型企業資產營運能力較好;民營企業市場化運作機制靈活,發展迅速等優勢。目前,國有經濟成分僅占我國電線電纜行業的15%,三資企業占25%,民營經濟成分則超過60%。華東地區作為電線電纜產業最重要的製造區域,占全國50%的資產和產值,形成60%的銷售額,並贏得行業70%的利潤額。

  2011年,國務院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適應大規模跨區輸電和新能源發電併網的要求,加快現代電網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西電東送規模,完善區域主幹電網,發展特高壓等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先進輸電技術。依託信息、控制和儲能等先進技術,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切實加強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增強電網優化配置電力能力和供電可靠性」。

  也正是由於國家對於全國性電網基礎建設的部署,一批特高壓工程相繼投入建設,給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創造了巨大市場,同時我國的電線電纜行業也得到更大的發展。2009年到2010年是智能電網規劃試點階段,「十二五」智能電網將進入全面建設階段,特高壓作為我國堅強智能電網的骨幹網架,因此也將進入建設高峰期。到2015年,全國總裝機容量將達14.36億千瓦,「十二五」其間年均增長8%。據了解,我國「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的電網投資將超過1.7萬億元,新增電力裝機預計將達到3.8億千瓦,而「十一五」期間新增的電力裝機僅為2.65億千瓦。

  對此,有專家預測,在未來幾年,我國電線電纜行業發展速度將高於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預計達10%以上。同時,可以預見,我國電網建設將迎來黃金時期,這將為整個電線電纜行業特別是行業內骨幹企業帶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不過,隨著我國逐步進入自由市場經濟,許多電線電纜企業將重點放在了爭奪市場利益方面,而相應地減少甚至放棄了技術與產品的自主研發,從而造成當今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同質化嚴重的問題。面對這一系列不利於我國線纜行業發展的因素,國家層面也多次從政策及法律法規上給予明示。

  政府近年來開始高度重視電線電纜行業,不但為電線電纜創造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機遇,也從質量方面對電線電纜做出更高的要求和部署。通過會議及下發文件等形式,對我國電線電纜行業進行調整。一些大型企業紛紛響應政府的號召,以提高產品質量為出發點,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到今年,電線電纜行業的前進步伐受經融危機的影響,加諸原材料價格上漲,情況不容樂觀。據悉,今年的電線電纜出廠價格下降1.8%。今年前八個月,中小企業虧損累計629家,虧損面16%,虧損金額9.6億元。

  而今年和去年同期相比,我國工業產值完成不到8000億元,整個增幅減少20.9%,出口交貨值增幅減少12.7%,主營業務收入下降22.9%,利潤增幅也下降了12.7%,從業人員同比下降10.5%。

  除了內憂我國電線電纜行業還面臨外患挑戰,由於中國相關市場巨大,韓國的LS和法國耐克森相繼「侵入」中國線纜市場,搶奪中國纜企的市場份額。國際公司的到來,一方面將給我國國產線纜市場帶來更大的挑戰,另外一方面也將促進我國線纜技術的提升。

  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形勢嚴峻。電線電纜是我國各產業的基礎配套,被親切地比喻為國民經濟的「血管」和「神經」,其重要地位不容小覷,已成為電工電器行業中僅次於汽車整車製造的第二大產業。當今,電線電纜行業已是我國重要的基礎產業,更是我國重要的配套產業。更多相關行業信息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中國電線、電纜行業市場調查報告》

更多電纜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纜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