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全球造紙工業由原來的酸性造紙向中、鹼性造紙工藝轉變,以及橡膠工業、塑料工業、油漆工業、塗料工業、建築材料、汽車工業等的快速發展,促使我國重鈣年生產能力大幅增長。以下是2015年我國重質碳酸鈣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1、產業發展現狀
重鈣工業在我國發展迅速,已成為非金屬礦工業的重要產業。在過去的10年中,世界重鈣的年生產能力以平均增長率為5%~8%的速度增長,而中國重鈣年平均增長率可達10%。近些年,英格瓷、歐米亞等世界著名碳酸鈣粉體公司紛紛進入中國重鈣市場,呈現了我國重鈣產業蓬勃發展的氣象。
據報導,2007年世界碳酸鈣產量約8500萬t,其中重鈣約7200萬t,中國重鈣約750萬t;2011年,世界碳酸鈣產量約1億t,其中重鈣超過8000萬t,中國重鈣約1100萬t。據估計2015年,碳酸鈣產量將超過1.1億t,其中重鈣可達9000萬t,而中國重鈣約1500萬t。
目前,重鈣產業的蓬勃發展主要是因為造紙行業重鈣用量的持續大幅增加,以及塑料行業、橡膠行業、塗料行業以及建築材料等的快速發展。 2011年世界碳酸鈣總消費接近7400萬t,其中重鈣約6000萬t,占總消費的81%,其中近一半被亞洲所消耗,中國占20%之多。根據2014年市場評估公司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發布的2013~2019年全球碳酸鈣產品發展趨勢和市場預測調查報告指出,2012年度碳酸鈣產品的市場總產值達156.6億美元,估測到2019年其市場總產值有望達到250.1億美元。伴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研發、物理性能的持續增強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持,碳酸鈣產品的消費量必然會持續增加。
2、產業發展需求分析
碳酸鈣產業被譽為可持續發展的朝陽產業,隨著亞洲需求以及工業生產水平的提升,世界重鈣市場的中心正在轉移,亞洲成為重鈣市場需求增長最快的區域。重鈣主要作為填充劑用在造紙、塑料、橡膠、塗料、密封劑等產業。近年來,隨著這些行業的迅速發展,重鈣的需求也在進一步增加,而造紙、塑料行業將對碳酸鈣需求量的增長起主導作用。
2.1、造紙行業
世界造紙行業從20世紀80年代初便開始成功的轉向鹼性或中性造紙工藝,這極大的提高了造紙對重鈣的需求,為重鈣產品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應用市場。在造紙中添加碳酸鈣可使塗布均勻、亮度好、摩擦度低、結構堅實、易排濕以及易乾燥等。2012年全球紙張和紙板總量為3.998億t,亞洲、北美洲和歐洲作為全球主要的紙張和紙板生產地,其產量占全球總量的90%以上,其中亞洲占44.66%,如圖2所示。
按照平均每噸塗布紙及紙板用塗料大約220kg,重質碳酸鈣在造紙塗料市場的占有率按照42%計算,每年全球共需塗料約8800萬t,需要重質碳酸鈣約3700萬t。儘管如此,由於產品結構不合理,我國每年還要進口一定數量的超細重質碳酸鈣產品。
2.2、塑料行業
塑料行業是重鈣的第二大市場,通過添加重鈣,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可以賦予塑料製品特殊的功能,能夠提高塑料製品的穩定性、硬度、剛性和耐熱性,通過改變塑料的流變性能提高製品的表面光澤和表面平整性。Roskill估計,世界塑料行業60%的重鈣消耗來自於亞洲。數字表明,在亞洲塑料工業逐漸集結。據估計至2016年,世界塑料行業對重鈣的總需求量將以接近5%的年均增長幅度增長。屆時,亞洲將占有新增市場80%的份額。
據數據顯示,2008年塑料製品業累計完成產量達3700多萬t,2015年塑料產量將達到5000萬t,按照重鈣在塑料中 13%的填充量計算,所需碳酸鈣為645萬t。據估計,2023年塑料產量將達到7000萬t,則所需碳酸鈣將達到900萬t。按每噸500元計算,2015年所需要的碳酸鈣產值為32億元,2023年所需要的碳酸鈣產值約45億元,為重鈣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光明的市場前景以及良好的機遇。但是,我國重鈣在塑料行業中的消費比重遠未達到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的水平。因此,重鈣今後在塑料行業的消費比重還將進一步提高,用量將進一步增加。
2.3、塗料行業
碳酸鈣的填充率高,在塗料中作為填料能起到骨架作用,在塗料中主要是代替TiO2和其他顏料,大幅度降低塗料的成本,是主要的體質顏料,可以增強底漆對基層表面的沉積性和滲透性,提高塗料的耐水性和機械強度,改善耐化學品性、光澤、明度、色澤等性能。2008年塗料工業總產量662 萬t,到2015年總產量將增長至1941萬t,按照重鈣在塗料中27%的填充量計算,所需碳酸鈣為528萬t。按照每噸500元計算,所需要的碳酸鈣產值將達到26億元。隨著水性塗料產量的進一步增加,重鈣的用量會進一步提高。
2.4、橡膠行業
重鈣是橡膠行業最重要的填充劑之一,能使橡膠製品增容增量,有時兼有補強、隔離、脫模、著色的作用,降低成本。目前,我國每年橡膠製品的消耗量達235萬t,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碳酸鈣是橡膠製品的主要無機非金屬填料之一,據估計約占目前橡膠製品中無機非金屬填料總用量的1/4,僅次於陶土,其用量約占無機礦物填料總量的27%。
3、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重鈣雖然發展速度迅速,產量不斷提高,但是碳酸鈣產業也普遍存在著許多問題,與國外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嚴重阻礙了我國重鈣產業的發展。
3.1、礦產資源地質工作不全面
碳酸鈣產業的發展,最重要依靠的是資源,資源優勢就是產業優勢。我國擁有豐富的碳酸鈣資源,但地質工作不夠全面,對於資源的準確分布,礦脈的儲存量,礦體的形態、產狀、缺陷、節理裂隙、發育情況等未能詳細掌握。因此,對礦山的儲量、品種、礦內部結構、有無開採價值、合理的開採方法難做出科學的判斷,極大地限制了優勢資源的規模化開發,以及珍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3.2、礦產資源管理法規建設緩慢和執法力度薄弱
目前,國內針對碳酸鈣資源礦產管理法規還未完善,對礦產資源管理不夠科學、嚴謹,特別是礦產資源規劃體系、調控礦產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綜合利用、礦業權有償取得等技術經濟類法規體系還沒能建立和健全。對礦產勘查和開採過程缺乏有效的監督,對礦產品加工企業也缺乏規範管理和有效監督機制。大量資源的需求以及缺乏管理的開採方式,導致礦產資源的浪費,開採過程中會排放大量粉塵以及顆粒物,會造成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和生物量減少等生態問題。
3.3、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精細化率低
國外先進的重質碳酸鈣生產企業基本採用高效節能型的大型裝備與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已實現產業規模化和精細化,而中國重鈣生產能力增長雖然迅速,但民營經濟和個體經濟在我國重鈣產業中占主導地位,中小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總體規模偏小,實力弱,技術裝備水平普遍較低,致使企業多以出售原礦及初產品為主,科技含量低,深加工能力薄弱,產業規模化、產品精加工程度較低。
目前,我國除少數企業具有自主研發創新能力以外,大部分企業沒有研發、設計人才與部門。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及意識,在技術創新方面投入少,缺乏整體開發、科學開發能力。在我國重鈣系列產品中,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高檔產品僅占碳酸鈣生產總量的4%~5%。「十二五」期間碳酸鈣行業產能大幅度增長,產品供應為結構性過剩,附加值低的普通重鈣產品的總產能明顯超過國內市場需求,生產裝置開開停停,資源浪費嚴重。當前市場,普通重鈣平均售價僅為350~400元/t,這樣價位的產品,只能作填料使用。我國碳酸鈣產品大部分是在變相賣資源,在產品價格上沒有話語權,競爭力較差。
3.4、環境污染較大,清潔生產水平低
礦山企業片面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科技投入嚴重不足。由於技術、資金等的局限,在資源開採、鈣粉加工等方面缺乏實力,處於低層次開發階段,資源開採的隨意性大,資源綜合利用與礦山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情況差,破壞和浪費資源現象嚴重。目前,礦山土地復墾率和生態恢復率均低,因採礦活動誘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潛在危險較大,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問題較為嚴重。這一系列的問題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阻礙了我國碳酸鈣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4、產業發展建議
根據國家和產業政策,重鈣產業的發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快碳酸鈣行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步伐,走科技含量高、低資源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推進礦產資源整合,加快鈣業戰略性調整,加速淘汰落後生產工藝,構建產業聚集區,實現區域經濟發展。
4.1、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
為避免礦產資源分散開採造成無序競爭和資源損失,礦區內集中連片的開採區應進行礦權整合。按照《國務院關於全面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等部門對礦產資源開發進行整合意見的通知》的政策規定,以及「統一規劃、分步實施」、「以大並小、以優並劣」、 「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統籌兼顧、公平公正」和「依法行政、適當補償」等原則,對影響大礦統一規劃開採的小礦密集區,一礦多開、大礦小開、優礦劣用、礦業秩序較為混亂、地質環境脆弱區範圍內的礦區,開採方法和技術裝備落後,資源利用水平低的礦山,存在安全隱患的礦山等進行礦區整合。
2011年4月,國家發改委9號令公布了《產業調整結構指導目錄》,把普通級碳酸鈣列入了「限制類」,同時把單線產能2萬t以下的普通級碳酸鈣項目列入了「淘汰類」,在政策的推動下,我國重鈣產業應積極推動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合理利用資源,促進經濟協調發展,提高重鈣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4.2、產品規模化、精細化發展
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重鈣應用目前還主要是初級產品,而重鈣應用的真正價值是它的深加工產品。當前國際上高端超細重鈣的生產及應用主要集中在美國、西歐和日本等,而我國重鈣普通產品過剩,高附加值產品少,滿足不了世界市場及國內高端市場需求,造成大量高價進口超細重鈣產品的局面。「十二五」 發展規劃中明確要求:推進結構調整,加快產品升級換代,推進非金屬礦物精深加工,開發專用化、功能化品種。2010年,隨著我國國內首個地方性碳酸鈣產業轉型升級方案—《常山縣碳酸鈣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方案》的推出,意味著我國碳酸鈣行業升級改造邁出了最堅實有力的一步。國內重鈣企業應不斷引進人才、技術研發,不斷拓展市場,拓寬發展思路,逐步擴大生產規模、完善產品結構、開發具有特定功能性的精細化產品,以滿足國內乃至國際市場對重鈣產品的規模化、精細化、功能化及多樣化需求,使重鈣產品朝著超細化、超純化、表面改性及複合化方向高速發展,使其既具有填充作用又具有補強性。
4.3、科技創新及技術裝備升級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現代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只有依靠科技創新,才能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提高市場占有率。良好的創新體系,創造出具有特殊功能適應不同領域需求的產品,發展碳酸鈣下游高端產品,不斷推動產業的發展,使企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隨著我國重鈣產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普通的雷蒙磨已無法適應現代重鈣產業規模化及產品精細化、功能化發展的市場需求。技術裝備是發展資源加工業的重要基礎,不斷進行技術升級來適應現代重鈣產業規模化及其產品精細化發展的市場需求。根據目前國內外先進設備的應用情況、性能指標、使用方法等,以研發能力強的企業、科研院所為主導,以示範項目為支撐,開發深加工關鍵技術及裝備,在重點企業或專業基地建設精細化、高水平非金屬礦及加工製品產業化示範生產線。引導企業走出因陋就簡發展模式,採用先進設備規模化、現代化生產。
4.4、建立碳酸鈣產業聚集區
構建產業聚集區是提高區域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是有效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目標的重要戰略方式之一。將聚集區按照不同的功能區劃分。強化專業協作,發揮群體優勢。產業集群內企業必須遵守共同約定和管理區統一制定的相關資質規定,堅持入駐企業高起點,高標準。聚集區內企業的競爭與合作有利於降低成本,形成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增強產業創新能力,提升企業和聚集區整體產業的生產力、競爭力,形成市場競爭優勢。把發展產業集群與建設生態環境、綠色環境結合起來,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實現環保生產,最大限度地推動節能降耗,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礦產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帶動了造紙、塑料、塗料、橡膠等重鈣下游產業的迅速發展。中國重鈣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帶來了挑戰。面對自身的問題及與已開發國家之間的差距,我國重鈣產業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快重鈣行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步伐,走科技含量高、低資源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變資源優勢為產品優勢,使我國由碳酸鈣生產大國向碳酸鈣生產強國邁進。更多相關行業信息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8年全球重質碳酸鎂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盈利價值預測報告》。
更多重質碳酸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重質碳酸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