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IT行業分析報告 >> 2016年CES顯智能硬體趨勢:產業鏈瓶頸、標準缺失

2016年CES顯智能硬體趨勢:產業鏈瓶頸、標準缺失

2016-01-08 13:27:07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智能硬體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波動現象,也是很正常的,任何產業從出現、發展、成熟、提升等都需要一個過程,其中不可避免的就是產業調整期。而其,發展趨勢又將是如何呢?具體詳情,請詳見下文。

2016年CES顯智能硬體趨勢:產業鏈瓶頸、標準缺失

  2015年的CES展還有一個比較大的特點就是在科技階段上有了一個比較統一的認識,那就是物聯網時代的到來。但相比於2015年,2016年的CES展顯的比較「平淡」,有點廣交會的「沒落」感覺。或許很多人並不認同我這一說法,至少從媒體報導的數據來看,其中一個關於參展的數據是說中國的參展企業已經高達1/3,並且還形成了一個新名詞,叫「深圳軍團」。在國內的媒體宣傳層面來看,可謂是「一片繁榮」。

  沒落也好,繁榮也罷,最重要的是從CES的產品中,找出技術的發展趨勢。如果單看智能硬體這一個品類,2016年的這場CES展給我們帶來了三點非常重要的啟發:

  1、智能產業將進入調整期。

  2016年的CES展與2015年的展相比,儘管時間只間隔了12個月,但風向卻完全不同。2015年的CES展還有一些相對「新」的智能產品出現,主要是圍繞著智能穿戴來構建,也正因為智能終端設備的興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物聯網時代的到來。但從2016年的展會情況來看,並沒有太多新的產業技術出現,更多的則是在原來的技術基礎上「自然」的升級、演變。

  從這次的CES展上所呈現的智能終端產品來看,向我們反應出了產品背後的產業鏈技術情況。也就是說這些產品之所以在過去的12個月裡沒有進行太大的技術突破,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產業鏈技術沒有獲得突破。因此,從這次的CES展情況來看,2016年的智能產業將會圍繞產品、技術的精細化來進行打造。簡單一點理解就是產業技術無法獲得重大突破的時候,對於產業從業人員而言能做的事情就是修煉內功。也就是說,在現有的技術基礎上,如何將性能、精準度、品質做到更優,以此來提升競爭力。

  因此,可以預見,2016年的智能硬體產業,尤其對於國內的企業而言,在產品功能上不會有太大的技術性突破。同時,在調整期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市場情況就是產品技術性能的趨同性加重,市場競爭環境將會較2015年更為激烈。當然,這也就倒逼相關企業開始真正的關注用戶,開始尋找用戶與產品的差異化,這對於用戶而言顯然是一件好事。

  2、產業鏈技術問題成關鍵瓶頸。

  可以說智能穿戴產業的發展直接決定著物聯網時代的發展進程,而智能穿戴產業從0到1的過程至今真正才走過3年時間,整個產業鏈技術,包括產業技術人才,以及產業發展方向都還不完善。儘管當前已經有一些相關產業鏈技術環節上的國際科技巨頭也認識到了智能趨勢市場的巨大商業價值,但就真正意義上的智能而言,都還處於相對初級的階段。

  但這樣的情況下,對於創業者而言,或者說是對於技術商業化應用的企業而言,我們或許有非常美好的產品構想與理念,但真正的實施命運並不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而是控制在產業鏈技術提供者手上。從這次的CES展的情況來看,不論是國際的科技巨頭,或者相關產業鏈技術的提供者,從所展示與發布的信息來看並沒有「突破」性的進展。這回過來就讓我們認識到了上文所表達的關於2016年的整個智能產業的風向標,會是圍繞著調整期來進行。

  而對於CES展上轟轟烈烈的「深圳軍團」而言,熱鬧可謂是一場假象。可以說,我們幾乎所有的高端產業鏈技術都依賴於已開發國家的相關企業,從產業分工層面來看我們依然在幹著產品的裝配工作,連真正意義上的研發都還談不上。此時,我們的熱鬧可謂是一場「虛假繁榮」。這一方面讓我們看到了產業鏈關鍵技術的重要性以及其中所存在的商業價值,另外一方面則讓我們看到了然後背後「我們」的命運卻掌握在「他人」手中。

  不論是從硬體層面,或是軟體系統層面來看,我們國家的大部分智能產業企業在2016年的日子都不會太好過。因為我們的大部分企業都只是技術拿來主義,都只是技術應用型企業,而風向標之稱的CES展上已經讓我們看到了產業鏈技術的處境。

  3、產業技術標準難以統一。

  從這次CES的情況來看,產業技術標準在短時間內難以統一,整個產業技術標準將繼續在發展中探索。或者通俗的理解就是整個智能產業的相關技術標準在2016年的處境依然是「各自為政」。標準的出台無非兩股力量推動,一股力量叫市場的力量,主要依賴於一些巨頭企業之間形成一種「組織」,並共同根據與遵守彼此之間的一些技術約定來形成一種產業技術標準。另外一股力量叫政府的力量,通常是由已開發國家依託於自身的人力、財力、智力等層面來擬定相關的標準,並引導全球產業標準的方向。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尤其是這次的CES展方面來看,除了大部分都已經是秀的產品再次出錢走個「T台秀」之外,我們並看不到相關巨頭或政府的力量來介入。這對於消費者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除了產品的相關技術難以有效的保護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產品使用的時間成本增加。這其中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由於標準的缺失,導致用戶在購買不同品牌時所付出的學習、使用時間成本都是巨大的。

  在一定層面來理解,產業標準的缺失也是阻礙與制約著當前智能產業發展的因素之一。而這個困擾,從2016年的CES展上我們看不到在短時間內能獲得有效解決的時間表。

  但不論如何,2016年的CES展對於國人而言越來越熱鬧,我們歷盡千辛萬苦將產品的關鍵部件從已開發國家購買過來,辛辛苦苦的將其組裝好之後再運回已開發國家的進行展示,關鍵是還在這些關鍵部件的企業面前進行展示。這其中的味道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最後在說一句,從這次的CES展上我們可以看出,2016年對於國內的整個智能產業而言,時尚將會是一個重要的主旋律。

  更多智能硬體行業最新相關資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智能硬體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更多智能硬體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智能硬體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