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建材其他行業分析報告 >> 2016年我國防水行業現狀分析:亂象叢生

2016年我國防水行業現狀分析:亂象叢生

2016-02-22 13:50:16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當今建築市場魚龍混雜,且有許多非法生產的企業。他們多數偷梁換柱,偷工減料。防水施工者多為沒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做出的防水工程質量不過關,再好的材料沒有專業的施工也難以避免以後的滲漏。市場上很多防水塗料都是假冒偽劣產品,根本就不防水。而更讓人意外的是,造假防水塗料的,不僅是一些三無企業,一些品牌企業,也在掛羊頭賣狗肉。具體請看以下內容,以下是2016年我國防水行業現狀分析:

2016年我國防水行業現狀分析:亂象叢生

  漏水的防水材料

  最低價中標導致低廉偽劣材料橫行市場

  要什麼牌子就生產什麼牌子!為了賺取高額的利潤,寧願假冒,也不願打造自己的品牌。如此之亂的塗料市場,究竟背後是什麼樣的利益關係?

  記者從中國建築防水協會了解到,截至目前,中國擁有生產許可證的防水材料生產企業1400家,而沒有許可證的企業卻有500多家,而2012年中國建築防水行業的銷售收入只有2000多億元,而無證企業的銷售收入卻達到600億元,占到整個行業收入的30%還多。朱冬青向記者解釋,這樣的產品之所以在建築市場擁有巨大的需求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建築工程實行的最低價中標制度。

  中國建築防水協會理事長朱冬青稱,工程項目層層轉包,層層分包,到最後留下的利潤沒有多少,所以只能按最低價中標。我們知道中國鐵路項目,就是採用最低價中標,不僅是防水材料,別的材料也是。

  祛除建築滲漏頑疾,須動員政府、行業、企業和社會的力量,齊抓共管,綜合治理。但要想徹底解決建築滲漏問題,還須建立和完善市場化的質量管理模式,探索推行防水工程質量保證保險制度。

  建築防水質量的優劣,不僅直接影響建築工程使用壽命和結構安全,更和住戶的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也正因如此,建築業界素有「結構第一、防水第二」的說法。然而,目前國內建築的防水質量狀況卻著實令人擔憂。中國建築防水協會耗時近一年開展的建築滲漏狀況調查近日完成主要數據分析。該協會聯合北京零點公司最新發布的《2013年全國建築滲漏狀況調查項目報告》顯示,國內主要城市建築屋面滲漏率高達95.33%。與此同時,近六成地下建築存在不同程度滲漏,近四成住戶受到房屋滲漏的困擾。中國建築防水協會分析認為,此次調查數據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全國建築滲漏的現狀,即:全國建築滲漏情況相當嚴重。未來在加強綜合治理的同時,必須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場化的質量管理模式,解決建築滲漏頑疾。

  野蠻生長致產品質量難保證

  中國建築防水協會理事長朱冬青認為,產能過剩是導致建築滲漏率居高不下的主要誘因。近年來,隨著建築防水領域向工程建設領域擴展,極大地拓展了建築防水材料的市場空間,但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產能嚴重過剩、低水平重複建設嚴重、行業集中度低等深層次矛盾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調查顯示,目前國內防水行業擁有生產許可證的正規企業產能利用率不足60%。而與之對應的,則是生產工藝落後、節能環保不達標的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個別地區無證生產和制假售假窩點甚至已經形成半公開化的「基地」。

  朱冬青表示,防水產品領域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現象嚴重。「目前我國建築防水工程招標多採用最低價中標,不少工程的中標價格明顯低於正常成本價格,加之工程監理制度流於形式,造成大量假冒偽劣和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防水產品以及無資質、無技能的施工隊占據主要市場,進而形成一條『黑色產業鏈』。」朱冬青說。

  超低的門檻,缺失的監管,高額的利潤,層層轉包的建設方式,這些都給劣質防水塗料市場提供了溫床,短短几年內,國內的小塗料廠迅速增長。

  中國建築防水協會理事長朱冬清稱,2012年,我們國家防水卷材的使用量是15萬億平方米,而產能卻達到了50萬億平方米,產能大於使用量數倍。

  企業無證生產防水卷材利潤高於正規企業八倍

  記者通過採訪得知,直接造成「建築癌症」的因素就是劣質的防水材料,建材市場的銷售亂象真是讓人驚訝,出售不合格產品似乎成了公開的秘密。

  施工隊不專業,造成滲漏主因

  1、防水游擊隊橫行街道,群眾以低廉的價錢買到的卻是無數個漏點。

  2、「鋪上即可」代表了一大部分游擊隊員的行為準則。

  3、野蠻施工給防水材料帶來致命的危害。

  4、嚴重不符合標準化施工工藝,無法實現卷材滿粘。

  漏水的防水材料

  企業變身打假者斥巨資懸賞造假人

  假冒偽劣的防水卷材在建築市場的猖獗程度,可能是哪個產品都無法比擬的。

  探索防水工程質量保證保險制度

  與中國建築防水協會自揭行業亂象相印證的是,記者從北京建築工程司法鑑定中心了解到,近年來,建築工程領域的法律糾紛約有四分之一因防水滲漏問題引發。

  業內專家認為,祛除建築滲漏頑疾,必須動員政府、行業、企業和社會的力量,齊抓共管,綜合治理。

  首先,要發揮政府的力量,管好需求一方,切斷假冒偽劣產品的終端。建立和完善應用領域質量管控制度,有效破除單純的「最低價中標」招投標模式,堅持以質量為核心要素的招投標導向;同時嚴管施工資質,加強工人在防水施工特別是新型防水材料施工方面的技能培訓,推廣防水專項由業主分包和防水材料施工一體化,杜絕層層分包。而對於生產供應企業,則要加強生產許可證發證管理和證後監管,建設全鏈條質量監督管理體系,遏制「黑色產業鏈」。其次,企業要承擔防水材料和工程質量安全的主體責任,加強企業自律,淘汰落後產能,推進產業升級。再次,行業組織要積極開展行業自治,規範市場秩序,繼續擴大行業質量動態監督和質量約談範圍。行業協會還要完善相關職業教育、職業培訓和職業鑑定體系。

  「綜合治理是對當前監管制度的一種修復,也是現階段的主要質量管理手段。但要想徹底解決建築滲漏問題,還必須建立和完善市場化的質量管理模式,探索推行防水工程質量保證保險制度。」據朱冬青介紹,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和地區出現建築滲漏的機率極低,一個關鍵原因就在於他們普遍推行防水工程質量保證保險制度。更多相關行業信息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防水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更多防水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防水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